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抗凝药格局更趋分化

发布时间:2023-09-13 16:33:49作者:本版特约撰稿 尚药来源:医药经济报

抗凝药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在PDB数据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治疗大类中涉及抗凝药物的有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药和其他抗凝药三个治疗小类。

在上述三个治疗小类中,尿激酶等归在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吲哚布芬、阿加曲班、达比加群酯、替罗非班和华法林归在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药,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和新型抗凝药则归在第三小类,有比较大的市场。

本文就第三小类抗凝药近几年的市场变化进行分析。

PDB数据显示,2022年,样本医院的抗凝药销售金额为43.39亿元,全国公立医院购药金额约164亿元。过去6年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其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金额逐步增长,于2019年达最大值,为59.44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14.4%,2020年以后则呈下降态势。2020年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分别下降16.4%和14.4%,2021年市场有所恢复,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分别增长0.6%和8.5%。2022年则是销售数量同比增长6.5%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3.2%。

从平均单价可以看出,2017-2019年略有增长,从2017年的8.87元逐步上升到2019年的9.46元,而2019年至今平均价格逐年下降,2022年为6.98元,平均价格5年下降了21.3%。这主要是两个用量较大的抗凝药氯吡格雷片和利伐沙班片进入集采,价格大幅下降的缘故。

不同品种价差巨大

从药品看,2022年在样本医院销售的抗凝药共有27个,销售额排前五位的是那屈肝素、依诺肝素、氯吡格雷、利伐沙班和肝素钠。前五品种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合计超过29.7亿元,在抗凝药中销售额占比为68.5%、销售数量占比为72.6%。27个品种中,单价最高的是比伐芦定粉针剂,为518.57元;单价最低的是双嘧达莫片,为0.13元。

从前五品种近五年的占比看,其排名略有变化。那屈肝素2018-2020年排名稳定在第3位,2021年下降到第4位后2022年又快速升至第1位;依诺肝素由2018年的第4位逐步上升至2022年的第2位;氯吡格雷排名从2018年和2019年的第1位下降到2021和2022年的第3位;2018年和2019年排第2位的利伐沙班在氯吡格雷集采后上升至2020年和2021年的第1位,随后于2022年进入集采并下降至第4位;肝素钠(2018年排名第8)逐步上升至2022年进入前五。

传统剂型地位稳固

从剂型看,抗凝药的剂型有9类,注射剂、片剂和粉针剂为主要剂型,销售金额占比为95.4%,销售数量占比为97.7%,占绝对份额。从近五年的变化看,注射剂销售金额占比从2018年的29.1%上升到2022年的56.0%,而片剂销售金额占比从2018年的61.9%下降到2022年的32.5%,主要是氯吡格雷片和利伐沙班片进入集采后价格猛降的结果。封管液剂型销售金额占比从2018年的0.5%逐步上升至2022年的3.3%,排在第4位。吸入溶液剂的平均价格最高,为497.46元。

本土厂家围堵外企

从企业看,2022年在样本医院销售抗凝药的厂家共150家。厂家TOP10的销售额占比为59.0%,超过一半。150家企业中,135家是本土药企,15家是外资药企。本土药企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占比为56.0%,外资药企为44.0%,销售数量方面,本土药企占71.0%,外资药企占29.0%。可见,本土药企的平均单价低于外资药企,但本土药企占主要地位。

QQ图片20230913163152.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