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上半年广东药品集采市场亮点

发布时间:2023-09-11 16:12:45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广东药交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23上半年广东药品集采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2023年上半年,广东医疗机构门诊和诊疗服务复苏,带动临床用药需求增长;与此同时,国家和省级集采常态化下“以量换价”效果明显,其中西药交易金额占比继续下降。此外,报告还全面回顾2023年上半年广东药品集采市场供应端、配送端和医疗机构需求端的变化趋势,深度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竞争格局等热点。 


西药交易金额下降

 

报告指出,随着国家集采实施和双氯酚酸等西药、清开灵等中成药、常见病慢性病药品等省级集采开始执标,集采“以量换价”效果强力释放,进一步影响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级药品集采市场格局。其中,由于此前各级集采品种主要集中在西药,西药交易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交易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从最新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西药交易份额降至76.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中成药交易规模同比保持增长,交易份额增长至23.7%

此外,随着新冠疫情管控进入新阶段,疫情防控重点品类交易受到较大冲击,其中抗微生物药物交易规模下降最为明显,交易份额下降至10.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此外,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常态化也加速了品类市场格局变化,其中抗肿瘤药物、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几大品类的交易份额同比下降。 

QQ图片20230908180346.jpg

中西药注射剂交易方面,由于最近几年注射剂临床使用受到重点监控,加上纳入集采及国家谈判的注射剂品种快速扩容,注射剂价格虚高和滥用问题逐步改善。上半年西药注射剂交易规模同比下降17.7%,占西药的交易比重下降至53.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中成药注射剂交易规模同比下降5.8%,占中成药的交易比重下降至9.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双通道”药品交易放量

 

2023年上半年,“双通道”管理机制在广东落实成效显著,逐步形成企业、医院和患者“三赢”局面。

从企业角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参与“双通道”药品交易的生产企业同比增加近100家,覆盖药品同比增加85个至近350个,交易规模同比大幅增长66.4%

从医院角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双通道”药品交易覆盖的医疗机构范围扩大至1338家,同比增加394家,增长41.7%。医疗机构是“双通道”药品供应的主体,“双通道”管理机制的落实与其绩效评价考核、医保基金支付等挂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机构配备“双通道”药品的积极性。

从患者角度来看,“双通道”管理机制助力打通了国谈药品进院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用药可及性。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采和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新药研发创新扶持等系列供给侧改革政策有力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国内企业整体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国内企业的交易主体地位日益稳固。上半年内资企业数量继续占据主体地位,企业数量占比提升至77.7%,贡献80.3%的交易规模,交易占比呈逐年稳步提高趋势。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广东医疗机构市场竞争,参与交易的外资企业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同时外资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集采和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挑战,上半年外资企业贡献19.7%的交易规模,交易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随着以集采和医保谈判为主的供给侧改革步伐不断深入,内外资企业唯有不断寻求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才能应对挑战。

 

医院终端市场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双氯酚酸等西药、清开灵等中成药、常见病慢性病药品等集采执标的影响也传导至医疗机构需求端,2023年上半年广东医疗机构主要终端的药品交易规模均同比下降。

QQ图片20230908180412.jpg

其中,三级医院依然是药品交易的主体,2023年上半年交易份额为50.1%;二级医院交易规模位列第二,交易份额为28.8%;一级医院位列第三,交易份额为9.1%;相较而言,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交易金额则同比小幅上涨。(药交互通 图/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