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瑞士发明直流电控释胰岛素技术

发布时间:2023-09-11 15:41:23作者:徐铮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新陈代谢》期刊上,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2位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介绍其科研小组将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人β胰岛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以降血糖)植入到实验动物(小鼠)背部皮肤里,然后通过市售电池(5号或7号)产生直流电信号刺激已植入的人β胰岛细胞使其分泌出胰岛素,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这一实验的成功大大振奋了国际医学界。


具有较高实践可能


更令人鼓舞的是,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践可能。利用市场上现有的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如安装了传感器等设备的马甲等),再添加一块或几块柔性电池即可完成。植入了β胰岛细胞的糖尿病患者穿上马甲后,传感器一旦感知到病人血糖值太高,就会立即启动程序,使电池发出直流电信号,促进患者皮下植入的β胰岛细胞分泌出胰岛素,促使血糖被人体周围细胞和组织利用,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值。

研究人员称,该项发明结合了电工学、控制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复合型新技术(含电生理学、智能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感知瞬时血糖值等技术),且推广及应用费用较低,无需再使用任何降血糖药物以及人为调控等手段。故其在临床上有巨大应用前景。


拟与可穿戴马甲结合


但问题是,瑞士科学家仅仅基于1型糖尿病小鼠实验动物模型做了第一步动物试验。就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世界上的糖尿病人超过94%都是2型糖尿病人,即“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2型糖尿病人与1型糖尿病人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高血糖症状不是因体内(先天性)缺失胰岛素引起,而是体内周围细胞或组织由于未知因素而产生“胰岛素抵抗”,无法利用胰岛素来吸收血糖,导致大量血糖游离在血液中,造成餐后高血糖症状,给身体带来很大伤害。也就是说,2型糖尿病人难以依靠该方法降低血糖。

不过,如今医学界也有不少人主张,2型糖尿病人除正常使用口服降糖药之外,可以在餐前注射适量胰岛素制剂,且此建议已被广泛采纳用于减少餐后高血糖现象发生。故该降血糖新方案也许在临床上具有极大可行性。

瑞士科学家正在研究改进方案,即将计算机编程新软件与可穿戴医疗器械马甲结合。这种新型软件可通过传感器感知病人血糖值飙升情况,并自动启动电池开关使其发出直流电信号,刺激已植入糖尿病人体内的β胰岛细胞立即释放胰岛素。这一研究目标实现后,世界糖尿病治疗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