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建好基层软硬件 吸引患者分流

发布时间:2023-09-11 15:28:25作者:吴金华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段时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举措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改善基层就医条件。“新”基层大楼建好了,设备配好了,但很多老百姓就医还是首选大医院。如何扭转窘境? 


打通药品“梗阻”


医改以来,药品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医疗机构。很多药品不在基层药品目录内,也不能自行采购,导致患者只能去大医院就医,同时增加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上海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困境,于近日发布了《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方案》),逐步改善基层与二三级医院药品断档的现状。

上海的方案有几个特点:一是基层药品目录不再局限基本药品,强调应配尽配。二是拓宽基层药品服务模式,强化互联网医疗平台功能。三是改变以往基层药事服务以配药、发药为主,促进基层药学服务能力的提升。《方案》如果运行得当,有两大好处:一是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二是促进分级诊疗的推进。

不过,有几个方面要注意:首先,医保配套支持要跟上。尤其是医保总量控制,超出总量部分医院要自行承担。基层药品扩容,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带动一部分基层医保患者流,但基层医院医保总量控制的压力会不小。如果医保配套支持缺失,基层医院对药品扩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能不高。上海也意识到这一点,强调要加强部门协同。为减少社区卫生中心的后顾之忧,《方案》表示,医保部门要做好总额预算支持,科学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进一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倾斜。其次,要有配套措施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到位,避免出现基层医院药品采购跟不上的情形,影响患者就医体验。


加大专科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改变大医院人潮汹涌、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一直是一个难题。医改这些年。基层给社会大众的感觉是过分侧重公共卫生工作,导致医疗服务能力下降。北京近期发布的《2023年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下称《计划》),显然是一个正向的回应。

《计划》着重特色专科建设。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和骨质疏松症7个专病基础上,制定儿科、口腔、中医等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标准,年内完成不少于50个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此举极有可能对分级诊疗形成推动。

此外,《计划》强化对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首先是上级医院有支持。根据规划,22家市属三级医院年内将实现通过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向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放转诊号源。其次,基层医疗机构未来发展路线逐渐明晰。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康复医学科(康复区),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上门巡诊和家庭病床等方式,将医疗护理服务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居家。

不管是特色专科发展,还是上级医院业务支持,必定带来基层医疗业务能力的提升发展期,进而逐步吸引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基层就医。医疗业务能力提升是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含金量”的重点,使其从偏重公共卫生回归到医疗业务能力事主体事业的结构体系中。同时,基本医疗做好了也会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工作,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分级诊疗的新局面将逐步建立。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