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开启医械全面复苏“三重门”

发布时间:2023-09-04 12:26:34作者:萧秋水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与行业环境下,没有比“复苏”一词更让人振奋的了。对医械行业来说,“复苏”意味着伴随抑制行业发展的防控因素基本消退,医院诊疗活动逐步恢复常态,医院端、科研端甚至终端医械需求有望得以释放,大多数医械公司重回正常发展轨道。

受益于新基建周期、贴息贷款、配置证放开等政策催化,以多家上市医械企业发布业绩增长为主基调的2023年半年报为标志,医械行业在经历一番筑底调整后,正迎来期盼已久的复苏行情并开启了“三重门”。


增长之门


营业收入增长,是行业全面复苏带来的直接结果。在已披露半年度业绩的上市医械公司中,半年度业绩同比大涨728.20%的宝莱特赚足眼球。主要产品涵盖健康检测和血液净化两大业务板块的宝莱特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同比上涨19.22%;完成归母净利润5885.87万元,同比大涨728.20%;扣非归母净利润4440.10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072.95%。昊海生科和翔宇医疗两家上市公司的营收业绩同比增长也超过100%,其中昊海生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3亿元、同比增长35.66%,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188.94%;翔宇医疗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51.55%,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69.00%,扣非净利润9477.34万元、同比大增269.41%。

“医械一哥”迈瑞医疗目前已披露了2023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1亿元、同比增长约20%,预计归母净利润约38亿元、同比增长约20%,延续了2018年国内上市以来每年20%以上的业绩增速;预计上半年营收规模与净利润分别达到180亿元、60亿元以上,半年业绩是2022年全年业绩的近70%。

科创板医械龙头联影医疗也备受业内关注。半年报显示,联影医疗上半年实现营收52.71亿元、同比增长26.35%;实现归母净利润9.38亿元、同比增长21.19%。更可喜的是,在中高端医械领域,联影医疗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升级迭代实现弯道超车,并撼动中高端市场格局。财报显示,按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统计,2023年上半年联影医疗的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R(磁共振成像)、RT(放射治疗)产品,市占率均已跻身行业前三,MI(分子影像)及XR(X射线成像)更是稳坐头把交椅。

率先公布半年报、主要指标增速较大的上市医械企业在总结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时,大部分确认是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复苏所致。联影医疗表示,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的复苏,以及公司持续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迈瑞医疗在对二季度业绩分析中指出,得益于国内常规诊疗活动的强劲复苏,医院试剂和超声常规采购得以快速恢复,推动公司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业务在第二季度的增长实现了显著反弹,其中体外诊断重磅仪器及流水线的装机表现十分亮眼。


转型之门


麻绳专挑细处断,复苏先从高端行。对中高端医械的复苏需求,倒逼全行业加快产品结构转型以及技术创新的升级迭代。

在产品、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布局早、投入大的公司在这次市场复苏中也最早尝到了甜头。利润指标大涨7倍多的宝莱特在半年报中明确推动业绩大涨的主要因素包括: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通过供应链管理、产能和物流运输优化,充分发挥全国多基地布局的优势,实现主营业务显著增长,即主要产品高端化且实现了大幅增长。翔宇医疗分析业绩同比大涨的原因是,公司始终重视新产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线、加强营销网络布局及体系建设,随着康复医疗市场需求增长,公司产销两旺,净利润快速增长。

据灼识咨询统计,2015-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3125.5亿元增长至778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0%。未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与人口老龄化加深、市场需求提升、国家大力扶持医疗产业,以及医械行业自身发展带来的产业驱动,医疗器械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逐步从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产品与产业升级。预计到2030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4924亿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11.9%。

显然,长期调整之后迎来的逐步复苏,是行业不容错过的转型窗口,是国内头部企业与跨国药械巨头角力争夺的战略高地。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全面复苏以及可以预见的市场增长驱动下,迈瑞、联影等国产头部企业正加快步伐,抢占赛道,力图拿下这场高端阵地战。联影医疗在中报表示,在高端医学影像及放射治疗产品领域,公司产品线的覆盖范围与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厂商基本一致;中低端产品市场已经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但高端产品以及超高端产品市场仍以进口品牌为主。

据行业研究,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对上市进口产品进行技术跟随,目标是打造国产替代产品;二是通过对国际前沿技术快速学习应用,加快已有产品的跨越式迭代优化,目标是打造国内首个产品;三是通过源头创新研发全新术式或产品,带来行业首个产品。在这三条高端赛道中,我国头部企业已经打通第一类,正在加快推进第二类,第三类对国内企业还是重大挑战,不仅需要医械企业倾尽全力,科研、资本、政策等也不能缺席。


出海之门


国内市场是我国医械企业的主要需求来源与主战场,国际市场则是头部企业的试金石,决定了头部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力与生存质量。立足高端产品跨境出海冲浪,与世界优秀企业面对面PK是头部医械企业无法回避的使命,这与国内其他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统计,2023年1-6月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481.61亿美元,同比下降18.12%,其中出口236.32亿美元,同比下降31%,进口额245.29亿美元,同比下降0.17%;前十大出口市场中,除俄罗斯同比高速增长57%外,其他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或微增。承担我国医械增长重任的头部企业倍感压力,也激发出他们前所未有之斗志。

作为首批出海的中国企业与最早在美上市的国内医械公司,迈瑞医疗对医械出海感受更深刻。迈瑞发力国际市场已有二十多年,业绩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特有的“先啃硬骨头,用越级式产品及解决方案争取市场”的国际市场策略屡试不爽,通过自主研发与并购获取技术资源,在壁垒较高、研发周期较长的中高端器械行业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间。截至去年年底,迈瑞医疗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球的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国际业务收入达1196.98亿元。据迈瑞医疗二季报,二季度国际市场增速环比一季度显著提速,全球医械市场的发展动能远高于国内。

联影医疗上半年境外实现业务收入7.18亿元,占公司业务收入的13.62%,同比增长32.29%,增速同样高于国内市场且保持逐年上趋势。


★★★ 展望 ★★★


目前是医械行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国内乃至全球市场逐步复苏已成定局,医械企业正在向业绩与估值“双增长”迈进,有望在下半年打造“戴维斯双击”。另一方面,医械业迎来政策“收获季”。其一,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MR被调整出管理品目,意味着我国医疗机构将不再因配置证而受到采购限制,此前受限被阻的采购需求将充分释放;其二,2023年6月底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大型医用设备规划配置数量和准入标准,其中配置数量大幅增加、配置门槛整体降低两大趋势,给整个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预计随着国家对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相关规划的逐步落地,医疗新基建以及基层医院能力提升将持续驱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带动大型医用设备与高端医械市场放量增长,头部医械企业有望借助复苏打开“三重门”,进入业绩反转的新境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