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材内销暴涨,出口走势低徊

发布时间:2023-08-30 11:48:58作者:李得运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3年上半年,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引发广泛关注;而在出口方面,海关统计的中药材出口情况,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中药材出口的实际成交价格和成交量数据,是了解中药材价格真实波动和成交情况的一面镜子。2023年上半年,中药材出口价格和成交量,呈现了与国内“暴涨”不一样的走势。

出口价格涨跌分析

根据海关数据整理分析,2023年上半年,有海关统计编码的53种中药材,刨除不可比品种1个(鲜或干的野山参,2023年上半年无出口),52个可比品种中,价格涨跌品种分析如下:

涨价品种27个

27种中药材出口均价(以美元/公斤计,下同)环比(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上涨,涨价品种数占出口品种数的52%。

27个涨价品种出口均价环比涨幅平均为25%,其中出口均价环比涨幅超过10%的16个。

跌价品种25个

25个品种出口均价环比下跌,跌价品种数占出口品种数的48%。可见,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并不是“普遍上涨”,跌价品种数与涨价品种数相差不大。

25个跌价品种出口均价环比跌幅平均为16%,其中出口均价环比跌幅达到10%以上的品种有16个,与出口均价环比涨幅达到10%以上的品种数量相同。

涨跌汇总

综合以上52个品种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来看,2023年上半年出口均价为5.80美元/公斤,2022年下半年出口均价为5.83美元/公斤,二者基本持平,与国内媒体普遍报道的中药材价格暴涨情况大相径庭。

而从出口数量和金额来看,上半年,我国出口中药材12.65万吨,环比略减0.6%;实现出口金额7.34亿美元,环比略降1%。药材价格的“暴涨”,并未带来出口业绩的增长。

QQ图片20230830114701.jpg

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2023年上半年,我国中药材出口到六大洲1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7%(以出口金额计,下同)出口到亚洲地区,7%出口到欧洲地区,其余6%出口到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地区。上半年,我国中药材对亚洲地区出口略有萎缩,对欧洲出口则延续了增长势头。

亚洲地区

上半年,我国向亚洲地区出口中药材10.47万吨,实现出口额6.35亿美元,出口数量和出口额环比均减少2%。

上半年,我国中药材在亚洲地区的出口市场主要有日本、越南、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阿联酋等。日本成为我国上半年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市场,上半年我国对日出口中药材1.28万吨,环比大增10%,对日出口额1.45亿美元,环比大增12%,对日出口占我国上半年中药材出口总额的20%。而对越南、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传统市场的出口额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欧洲地区

欧洲天然药物市场位居全球第二,一向是我国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市场高地,近年来,我国对欧出口呈现持续温和上涨势头。上半年,我国对欧洲出口中药材1.05万吨,环比增长9%,对欧出口额0.49亿美元,环比增长19%,欧洲市场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7%,环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

德国、荷兰、法国等是欧洲地区天然药物的主要市场,上半年,我国对德国、荷兰、法国中药材出口额占我国对欧出口额的54%。其中对德国、荷兰和英国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呈现大幅度增长。

为何“名涨实跌”

上半年,中药材出口额TOP10品种(详见表3)中,只有3个品种(未列名药材、枸杞、茯苓)是涨价品种,其余7个品种为跌价品种,肉桂、八角茴香、干人参环比跌价幅度超过10%以上,跌价幅度大于涨价幅度。出口大品种涨少跌多,是导致上半年中药材综合出口均价“名涨实跌”的重要原因。

中药材价格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对产业链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并且这种不利影响会通过产业链传导给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根本原因是产地端的薄弱和需求端长期对产地端的忽视和“欠账”。真正把产地端作为链条的一环重视起来,用资金、技术、人才反哺产端,供需两端共生共赢才能和谐发展。

QQ图片20230830114800.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