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生物工艺领域投资版图观察

发布时间:2023-08-23 11:13:49作者:朱凤山(羿山资本)来源:医药经济报

8月3日,金凯生科成功登陆创业板。这家成立于2009年、面向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客户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之所以在目前的大环境中还能沿着既定战略目标前行,是因为其与国际大型医药及生物制药集团建立了广泛合作、有较为稳定的产品及时交付能力、对创新药企业需求有相对快速的响应能力等,也让资本市场找回了部分信心。笔者结合今年1-7月包括CDMO在内的生物工艺赛道IPO及投融资情况,浅析这一细分市场是否依然有潜力。

赛道融资现状

生物工艺(Bioprocess)涉及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疫苗等生物药品的生产工艺和过程,与之相关的设备、耗材和工艺技术服务等。按照生物药品生产过程,通常分为上游工艺和下游工艺。其中,上游工艺主要有细胞培养基(Cell Culture Medium)和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下游工艺主要有离心(Centrifugation)、过滤(Filtration)、层析(Chromatography)、CDMO等。

经羿山资本\生物工艺百晓生(Bio-Shares)不完全统计, 截至2023年7月31日,年内已披露的生物工艺赛道相关产业投融资事件达29起,股权融资总额约50亿元;2022年同期,生物工艺赛道相关产业投融资事件超过50起,股权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见表1)。

CDMO最活跃

发生融资次数最多在CDMO领域,冠之以最活跃赛道无可厚非。上半年以来,CDMO赛道融资额占生物工艺行业整体融资额约60%以上。有意思的是,细看CDMO细分领域,CGT赛道的CDMO玩家相对更多一些,不但金斯瑞-蓬勃生物拿到约15亿元巨额融资,康龙生物也拿到了约10亿元融资,且都有重磅私募投资机构加持。

整体医药行业环境相对遇冷,为何各路机构频频倾心CDMO?笔者以为,一方面,投资机构依然长线看好生物医药赛道,作为拥有较大市场空间的CDMO服务主体,发展机会不容小觑。另一方面,CGT有可能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大赛道,下游国内外CGT药企的多方位需求存在一定爆发性,当下,CGT CDMO未尝不是一个布局良机。 

平台类公司很低调

实际上,在2022年的生物工艺赛道投融资总结中,已有多家生物工艺平台公司(如多宁生物、乐纯生物、百林科)完成了巨额融资。2023年至今,尚无平台型公司完成融资(上市公司东富龙完成巨额定增是例外),个中缘由有万千:一方面,大船抗风险的能力更强,小船好调头、灵活性占优,在后疫情时代,平台类企业遇到的挑战未必小,也许更严峻。另一方面,此时此刻,平台类企业的重心,也许已经开始学习丹纳赫,向强化内部业务线的协同整合发力。相信后续工艺赛道“彩蛋”依旧,值得期许。

整合事件不容忽视

年内公开的生物工艺赛道整合事件有3起,分别为:乐纯生物整合中山康晟、纳微科技整合福立分析仪器、多宁生物整合普瑞流体。

各家整合进一步丰富了工艺业务管线,提高了业务团队的工艺产品超市内容。工艺“战舰”的等级进一步提升,逐步向工艺“航母”靠近,尽管路漫漫,但很有潜力。

另悉,国内工艺整合事项还有多起在推进,只是尚未公开,正所谓“暗流涌动处,热潮正当时”。

早期融资占半数

截至2023年7月底,生物工艺赛道所有融资事件中,种子轮/天使轮1起、A轮(包含Pre-A、A、A+)15起,B轮(包含Pre-B、B、B+)7起,C轮(包含C、C+)4起、IPO轮(包含QIPO、IPO)0起、并购整合3起(见图1)。与2002年数据相比,有显著差异(见图1)。

2023年1-7月,融资轮次数量靠前的主要是A轮与B轮,说明约半数完成融资的企业处于早期阶段,与国内工艺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较为符合,毕竟国内已上市的工艺公司数量还比较少。

观察去年(见图2)和今年IPO轮次的项目,差异在于:2022年有多家企业完成了IPO或QIPO(发布IPO申报事项),而2023年至今尚无同类事项发生。此外,由于赛分科技、澳斯康等均已发布招股说明书,下半年这些公司的表现和进展有待观察。

QQ图片20230823111119.jpg

缘何热度不减

由上分析可见,今年生物工艺板块融资整体情况还算不错,赛道热度不减。笔者总结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国内规模尚小,长线还看未来

国内生物工艺“产品型”公司(不含CDMO)的整体规模仍然相对有限。国内生物医药产品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对上游供应链的国产化需求也刚刚起步,新冠疫情的洗礼,短期为生物工艺行业发展提速,长线在未来,空间很广阔。

2.回望巨头路径,国际化非朝夕

全球公认的生物工艺赛道四巨头丹纳赫、默克、赛默飞和赛多利,无论从单赛道还是工艺平台角度,他们走的均是国际化发展路径。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公司的国际化刚刚启航,逐步尝试进入东南亚、欧美市场,且多处在导入期。

借鉴国际经验,巨头的形成有内生也有外延。近三年,国内生物工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行业的未来整合运作储备了大量可选标的。国内该领域已经有并购案例陆续发生,2023年的迹象似乎更加明显。

从某种程度上说,平台化公司比单赛道公司更有优势及后劲。“罗马从来不是一天建成的”,工艺四巨头也一样,中国工艺公司新生代要有恒心与干劲,一步步坚守初心走下去。

3.投资策略选择,安全布局考虑

工艺赛道投融资整体情况依然不错,一方面受益于行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在于私募投资公司的策略选择。生物医药行业遇冷时,对“投资安全性及确定性”的偏好上升,上游赛道研发周期短且投入相对有限,产品成型后,便可形成“可见的商业化收入”,企业更容易生存,顺利走出创业初期的“一路荆棘”。

投资风向有变

1.赛道投融资时间调整

2023年前,羿山资本操作了多个融资案例,工艺赛道异常火热,项目融资周期通常在3~6个月之间,快速完成,额度抢手。2023年以来,融资周期有所调整,部分在6个月以上,投融资双方更加冷静、审慎对待。

2.项目估值涨幅有变化

由于产业方及投资机构对未来的顾虑,虽然依然看好项目创始团队、细分赛道及发展前景,但项目估值的溢价空间及接受度出现了一定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对项目新一轮融资的涨幅空间及未来业务的确定性多了一分考量与期待。 

QQ图片20230823111144.jpg

投融资建议

量力而行,防范不确定性

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环境及投融资环境已发生变化,针对未来的一些不确定性,建议生物工艺赛道的创业者充分考虑公司整体实力,包括创业团队、产品管线、战略规划力、战术执行力、经管能力及风控能力,重点优化公司现金流预算、开源节流,在业务及融资层面做以下安排:

扬帆出海

针对工艺产品的特殊优势,条件成熟时走出国门、奔赴海外,逐步拓展国外市场,打开新业务格局,加大国际化的发展力度,与国内业务形成互补与协同。

备足粮草

可储备不低于18个月的现金“粮草”(即至2024年12月底),以应对“一时冷”及未来可能遭遇的“寒流”。

多维度融资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等多管齐下,特别是要善用银行授信等。在合理且预期估值下,快速完成融资,集中精力做强主业;优先拿长线的大资金或小步快跑、多轮融资,确保公司有多渠道的资金支撑企业长期发展。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