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6 11:22:40作者:本报综合来源:医药经济报
截至2023年7月31日,以首发上市日期统计,今年共有16家生物医药(申万一级,下同)企业登陆A股,同比减少了10家;IPO企业的新受理企业数量及上会企业数量也双双下降。
与此同时,未通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审核、未获中国证监会注册以及主动撤回IPO的生物医药行业公司数量超过20家。从终止原因来看,多数企业为主动撤回申请而IPO终止。从撤回申请时点来看,近半数企业在第二轮反馈回复后撤回。进一步查看审核问询内容,审核的重点多围绕“创新”“增长”两大焦点,从板块定位、市场空间、持续经营能力、核心技术及专利等问题展开问询。
根据梳理,今年内,包括华昊中天、硕华生命、太美科技在内的多家医疗企业中止IPO。其中华昊中天IPO中止原因虽未公布,但从监管对公司的两轮问询中不难看出,问题焦点集中在华昊中天核心且唯一产品优替德隆市场空间、专利到期、公司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事实上,除了优替德隆,华昊中天其余管线都还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也就说,公司近期内暂时没有其他的“造血”来源。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拟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依赖单一药品或单一业务,缺乏持续经营能力、连年亏损,或是研发能力不足、过度依赖License-in模式等三大问题显著。
而随着去年12月深交所修订《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创新性地将研发投入、研发复合增长率等标准纳入创业板的“三创四新”定位,正是让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相继撤回的重要原因。(本报综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