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4 10:57:37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国企业应积极投身全球ESG,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谨的姿态推进实践,提升ESG绩效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今后采购热点关注
1.ESG目标及可持续采购(Sustainable Procurement)
早在2004年,联合国发布的《Who Cares Wins》报告正式提出ESG概念,其核心要义是统筹兼顾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设立以来,联合国系统被要求在政策、业务和行政方面将SDGs内部化。
而可持续采购(Sustainable Procurement)被视为一种“软”治理机制,鼓励市场生产更可持续的产品,并推动全球提升资源转化率、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人权与性别平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2”中,也提到要“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及其目标12.7明确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和优先事项,促进可持续的公共采购做法”,并指出“公共采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之一”。ESG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方面的评估,对企业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从而引领全球可持续性投资、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公正。
ESG的主要评价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
一是经济因素(包括性价比、价格、质量、可用性、功能)。二是环境因素,即绿色采购,包括产品和/或服务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三是社会因素,了解购买决策对消除贫困、国际资源分配公平、劳动条件、人权等问题的影响。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日益深入,社会对企业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社会责任、诚信经营和合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联合国在采购流程中将持续关注碳中和、清洁能源使用、绿色供应链建设、物流网络优化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2022年,24个联合国机构报告在采购过程中运用了可持续采购政策,同比增加14%,16个机构报告在过去3年对供应商进行了ESG培训。2022年,采购需求中要求纳入ESG标准的联合国机构增长了4%,达90%。
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环境标准纳入其日内瓦总部进行清洁服务供应商招标程序,中标的供应商需确保清洁用品、设备和清洁技术对环境友好。WIPO在2022年采购了71万美元的工业清洁服务和清洁设备。
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全球ESG实践中,加入更多中国政府与医药商会等行业组织举办的公共采购及ESG合规培训,学习和借鉴最佳行动,并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谨的态度推进ESG实践,持续提升ESG绩效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2.合作采购(Collaborative Procurement)
根据联合国大会关于四年期全面政策审查的第71/243号决议,自2016年起合作采购备受关注。该决议呼吁各组织加强协同合作,并请联合国系统各实体进一步探索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进行协作采购的机会,许多联合国组织都签署了该声明。合作采购是由多个联合国组织联合进行采购或共享采购结果,通过扩大规模实现价格降低,或得到更优服务,并减少组织之间的流程重复。
数据显示,2022年,25个联合国机构报告了合作采购,较上一年增加了5个,联合国机构的合作采购总额达到1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3.9亿美元。其中,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的采购额为1.6亿美元,是第二大采购产品类别;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采购额为9100万美元,UNDP、WHO、UNOPS是合作采购主力。
海外拓展直视难点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公共采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必须正视。
在信息获取方面,由于国际组织采购信息较为分散,需要企业主动关注和了解;在质量标准方面,国际公共采购一般对供应商有ISO等资质认证要求,对药品、医疗器械有WHO PQ、CE认证、SRA认证、EUA、WHUO EUL等硬性要求,而中国一些企业仍处在进行国际认证的路上。此外,面对复杂的招投标规则、合同,部分医药企业往往缺乏兼具招投标知识和外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团队。即便是拿到订单,在搭建海外本地化团队提供售后服务上也有不小挑战。如药品需要安全使用、药物警戒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医疗器械产品需要企业提供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等。
国际组织的采购项目往往周期较长,且需求不稳定,一旦成为长期供应商,企业需要签订几年内价格固定的合同,付款模式一般没有预付定金,回款周期较长,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济及产品储备状况提前做好金融应对方案。
国际公共采购往往对于环保要求较为看重,而国内企业在可持续采购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适应相关要求,也是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
延伸思考
如何做优秀供应商
对于想要参与到国际公共采购领域的医药企业来说,自身能力建设的要求必须只增不减。
企业在面对国际公共采购的同时,应积极运用资源整合能力,国际组织对于供应商的考量往往不仅仅看重其生产能力,对于相关企业配套的物流、仓储、售后服务实力也都有趋严要求。生产商可以尝试与海外运营经验丰富的贸易商、物流公司合作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国内的供应商和国外的代理商也可以合作提供售前后“一条龙”服务。
在相关企业积极完成自身建设的同时,医保商会呼吁国际组织探讨产品采购的替代质量标准。如是否能够在中国已加入ICH和IMDRF等国际监管协调机制并积极发挥作用的前提下,认可中国药械监管机构的认证、检查结果,为国际公共采购市场引进质优价美的中国产品探索更多新路径。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医保商会根据www.ungm.org等公开信息整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