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基层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优势“杠杠的”

发布时间:2023-08-07 11:05:59作者:吴金华来源:医药经济报

“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刚刚落下帷幕,但在助力老年人群健康服务上,业内各环节从未止步,单在中医方面就大有可为。

1.基层做好体质辨识。这是开展中医服务的基础。按照官方发布参考的我国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中的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

据笔者了解,目前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这一工作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相关规范也明确,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中医体质辨识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逐一问答,以减少辨识误差。这也非常考验辨析问诊中医师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越强,越能够有效把握问卷;业务能力偏弱,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加强基层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成为最根本的保障。

2.固定周期开展工作。面对基层中医市场缺口,要让中医药在基层常驻。有调查显示,老年人群活动圈相对较小,多以农村村庄、社区居民楼周边为主;老年群体对健康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人群,对中医的接受度也高于其他人群,他们对中医药有天然亲近感。老年人就诊的医疗机构多数首选村卫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很多是西医,能提供中医服务的也有,但目前占比偏小。

鉴于此,中医为基层老年人服务,不能坐等患者上门,而应主动下基层、进村为生活圈萎缩的老年人群提供服务。当然,现状是基层会有中医需求,但从全国范围看需求量没有特别大,让中医每天下基层的可行性要考量。笔者建议,可以不要求中医从业人员每天下基层服务,但起码能让周边老年人群知道服务是有固定周期的,中医师会定期来到他们身边。这个周期可以是一个月或一周,根据患者需求和中医从业人员的工作量做调整。据悉,宁波慈溪有部分乡镇每月都会派驻中医师到村卫生室坐诊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开具的中药通过医药公司配送到患者家中,这种在基层固定提供中医服务的模式很受当地百姓欢迎。

3.加强慢病管理服务。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慢病管理方面。中医本身就有“三分治、七分养”的治病理念,对慢病老年人可以提供中医健康养生服务包、中医适宜技术等服务,为慢性病患者开具中医保健调理处方和药物处方,强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念。心脑血管慢病管理也大有可为,如血塞通活血化瘀类药物用于中风临床治疗,改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防止复发,效果明显。对于中风瘫痪的老年人群,针灸、推拿也是效果显著,口碑良好,基层医疗机构均可推广。

4.推广适宜支付项目。基层老年人群的支付能力大多不强,所以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价格要亲民。当然,要争取多方面有利因素,既让百姓得实惠,也让中医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建议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中医药服务。这项服务一般都有政策优惠,老年人群也容易接受。比如宁波,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服务人次有财政补助。医保对中医处方贴次也有价格限制,不能随意提价,这一亲民之举也大大提高了百姓认可度。

当然,宣教推广也很重要。基层医疗机构和卫生组织应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中医健康体检、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