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寻找穿越周期赛道密码

发布时间:2023-08-07 10:57:42作者:特约撰稿 庞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药行业具有刚性需求、必选消费两大特点,在二级市场被赋予“长坡厚雪”的成长标签。也因为如此,医药股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周期股,通常不会随宏观经济周期盛衰而出现业绩与股价大涨大跌或资产急剧胀缩。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之所以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往往与供需错配(尤其是中低端医药产业)、估值逻辑变化、政策周期以及医药子行业交替等因素有关。

本文在梳理上半年医药板块业绩变化与市场表现的基础上,寻找穿越周期的医药赛道。


六成预喜殊为难得


根据国信证券研报,A股医药上市公司预喜(包括预增、略增、扭亏3类)公司占比60.4%;预忧(包括预减、略减、续亏、首亏4类)公司占比39.4%。也就是说,超六成已披露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正且同比正增长。

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根据已披露的业绩预告,2023年第二季度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前10个股中,以化学制剂、中药企业居多(各有3家),也有部分医药流通、耗材、生物制品企业(各有1家),主要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导致相关药品需求增多、医药终端销售逐步恢复,以及部分企业去年第二季度基数较低等。

环比来看,2023年第二季度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前10个股中,与同比情况截然不同:化药、中药企业数量减少(各减少1家),但出现了医院(3家)、原料药(2家)和IVD企业(1家)。主要受益于市场逐渐回归常态并开始复苏,常规业务收入增长。原料药、IVD企业业绩同比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仍承压,但环比已有复苏。未来医药企业业绩增长将回归常规业务。


全面反转尚待时日


由于政策与环境、市场与顾客需求变化等迥异,各子行业上半年的经营状况、业绩增长等情况各异。

按照平安证券的统计,各子行业预告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含上限50%)的上市企业占比情况是:中药占比最高,为20%;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占比分别为13%、12%、11%、10%;医药商业占9%;原料药仅占5%。总体来看,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增50%以上公司的占比并不高,说明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恢复尚在进行之中,全面反转尚待时日。

而根据国信证券的分析判断,预计上半年化学制剂、中药、医疗设备、生物制品、医院、医药商业等子板块的业绩有望同比正增长,部分原料药、医疗耗材、IVD企业二季度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对下半年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谨慎看好。


穿越周期不是梦想


如果给今年以来的A股医药板块走势画线是这样的:2023年初至今整体震荡走跌,1月复苏预期增强,各赛道估值出现明显修复,股指走出45°上斜线,2~3月重新探底,4月前半月又迎来小阳春,其后重回震荡走势,6月底以来逐步企稳。在此期间,各赛道自4月中旬出现明显分化,中药、创新药等赛道探底后走势平和,其他赛道回调明显,共同点是目前处于明显底部且上升势头基本确定。

而要穿越医药周期,首先应回归医药行业本质,从寻找各赛道“业绩+估值”双底入手,挖掘各赛道增长原力与成长性,变增长趋势为胜势。有几个方面的动态必须紧紧把握:一是创新药,二是大健康,三是内外双循环赛道。


创新药为“定海神针”

创新药是应对集采等医药新政的“定海神针”,也是穿越周期的先锋。

随着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以及带来的冲击基本消化,国家医保资金在经历多轮集采和谈判降价后也形成了较为良性的结存安全垫,为未来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打下了基础。此外,新药审批加速方案落地,有助于创新药快速走向市场。

短期看,在疫后复苏的背景下,下半年创新药迎来快速放量的确定性较强,产业化商业化兑现加速将吹响穿越周期的冲锋号。

从中长期看,国产创新药研发管线快速扩充,优质资产获得海外市场高度认可,License-out交易数量及规模频频刷新,国产创新药的“出海”逻辑依然坚挺。


大健康是“主力部队” 

大健康是穿越周期的主力部队。大健康意味着大消费,大消费在资本市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主要赛道包括中药、医疗服务、医药零售等。

①中药:中药赛道上央企占比较大,必须站在“中特估”高度重新定义中药赛道。国家部署中医药振兴发展8项重点工程26个建设项目,国资委2023年提出“一增一稳四提升”新要求等助力下,中药企业将强者恒强。再加上大消费和保健品属性,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背景下,中药企业具有长期增长与穿越周期逻辑。

②医疗服务:随着价格改革逐步落地、DRG/DIP相关政策持续推进,该赛道迎来中长期发展契机,全年业绩高速增长具备确定性。

③医药零售:门诊统筹全面落地将促进处方外流提速并带动客流提升,龙头连锁是最大受益者。前三年龙头上市连锁门店数量复合增长率高达24.5%,今年以来又纷纷启动投入少、见效快的加盟模式,未来三年龙头连锁有望门店数、营收额“双翻番”,达到“十四五”头部连锁销售额500亿元、连锁率接近70%的目标。


内外双循环机遇赛道

“出海”与国产替代是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双重机遇。

在国内外双循环的形势下,一方面不断要满足消费者的医疗健康需求,另一方面需保持国际市场供需平稳,高端医械、生物制品、疫苗赛道面临“出海”与国产替代两大任务。

①高端医械 对于高端医疗器械来说,短期看复苏,中期看新基建+国际化“出海”,长期看“两化两新”(国际化、国产化与新诊疗、新消费)完成升级换代。

②生物制品 上游供应链作为研发及生产“卖水人”,一个机会在于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另一个机会则在于海外品牌相对垄断,部分赛道外资品牌独占九成,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因此,生物制品是未来3~5年确定性强的医药赛道。

③疫苗:竞争门槛高,产品审批严格,具有较好的“护城河”。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民众健康需求激发等因素的助推下,国家政策倾斜将逐渐体现在业绩增长与基本面改善上,疫苗赛道有望长青。


QQ图片20230804184400.jpg

QQ图片20230804184432.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