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优质资源下潜“高原筑稳峰”

发布时间:2023-07-26 11:14:43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再添新成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步伐,推动国家和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7月24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发布,“推进国家医药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系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而在前不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再添新成员,共有49家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此前,已有四批76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基本覆盖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那么,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如何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距,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绝非补短板,高原筑高峰

早在2017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中,已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按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版),我国将在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高水平医疗机构,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省份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此前,江西省人民医院院长陈志平在一场行业会议上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主要依托高水平医疗机构作为输出医院,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等方式推进。“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要以当地最好的资源承接国家级高水平医院资源,而不是‘补短板’。本质在于强强联合,在‘高原上筑高峰’,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覆盖范围,有效带动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真正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

按照要求,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范围须达到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标准。其中,医疗服务是重点,要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开展综合实力强的临床科室、基础医学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临床教学和适合专业人才的综合医院。陈志平表示,依托医院是否具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选择要点之一。例如,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省内唯一由卫健委认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入选了国家第四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本报记者留意到,第五批名单中以山东占比最多(共计6家医院获批);郑州再获批1家(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此前已获批的76个区域中心中,河南一省即占十席,项目数量居首,其中5个位于郑州。至此,全国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达125个。

建设经验谈,推广有方向

在获批基础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如何立足实际,在加快建设的背景中脱颖而出?如何更好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并保证医联体单位医疗同质?

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已联合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谈及建设方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张乐分析认为,一要同质管理强建设。确保理念上同源、管理上同质、路径上同向、实施上同步,最大限度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二要守正创新强技术。输出医院通过向依托医院派驻医疗专家和管理团队开展工作,输出国内领先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同质化管理,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做好基层业务指导和交流,推动分级诊疗。三要行稳致远强品牌。

在赣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戴辉看来,人才与学科是核心竞争力。据其介绍,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这一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在2021年落地,得益于卫健领域全力支持、医保政策量身订制、政府财政全额保障、人事改革逐步启动,集合发挥共建优势。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推出“粤招赣用”措施,对招收博士人才作用显著;打造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科研人才队伍,医院已有167人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超过6个月。

“我们采取湘雅主营,省医主建,湘雅江西医院实行独立法人、独立运行、独立核算,由湘雅医院主导运营和管理;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整体移交湘雅江西医院。以点带面,构建‘1+4+X’学科新路,明确以湘雅重点学科带动医院整体发展。其中‘X’代表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科、产科、检验科、病理科等相关学科共同发展。”陈志平如是说,他们的目标是建成高水准的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高水平的医院管理高地、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的神经系统疑难病诊疗中心。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