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全链条加强医械科学监管

发布时间:2023-07-26 11:04:24作者:王张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分类管理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是科学判断医疗器械风险程度的结论,也是指导科学分配监管资源,对风险程度不同的医疗器械实施宽严不同监管政策的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管理效率、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监管力度等全链条、全方位出发,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将为我国医疗器械科学监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

优化完善组织制度体系

《意见》规定形成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为科学分类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药监局制定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并动态调整,省级药监部门实施。在这个组织体系中,各负其责,科学分工,有序规范。既保证了分类规则、目录制定的科学性、严谨性,又保证了及时性、动态性,还保证了执行性、贯彻性。

《意见》完善分类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分类管理制度体系由分类规则、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分类目录组成。需要针对新材料、高新技术等领域,聚焦监管热点问题、共性问题和急需问题,在分类规则框架下研究细化分类界定指导原则,统一相关领域产品分类界定原则和尺度,及时修订和更新分类目录,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管理效率及能力

《意见》从优化分类界定工作程序、落实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制度两方面入手提高管理效率。

优化分类界定工作程序,对日常分类界定工作,细化职责分工,优化工作流程,畅通申请人沟通渠道,明确工作时限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管急需的相关产品,建立快速机制;对稽查办案、信访举报等情形,设置特殊程序。

落实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制度,让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经营和使用单位、监管部门、协会学会等参与进来,实施社会共治,群策群力,优化分类目录动态调整。

针对提升管理能力,《意见》从强化分类技术研究、加强分类工作调研、加大分类培训宣贯等三方面开展。强化分类技术研究,紧盯国际前沿技术发展,重点关注产业创新发展瓶颈问题,加强新兴技术领域分类管理政策的前瞻性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管理相关课题研究,就分类管理涉及的热点、难点和共性问题及时研究并发布解读。

跃升监管服务水平

《意见》从加强分类界定信息化建设、信息公开两方面跃升服务水平。分类界定信息化建设依托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系统,优化分类界定在线申请和信息查询方式流程,建立分类数据共享的协调机制。主动公开分类相关政策文件、分类目录及动态调整信息,做好分类相关政策文件解读,及时公开分类界定信息,确保分类界定工作公正透明。

强化监管力度方面: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规范提交分类界定申请资料,并确保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确保注册、备案及生产、经营等行为符合医疗器械分类及监管有关要求。

二是强化监管责任。严格按照分类管理要求实施产品注册或办理备案。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审批(备案)与生产不一致,应依法依规处置。开展已注册和备案产品回顾性检查,纠正高类低批/备、非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等行为,切实维护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管理的统一性、权威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