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管控使用罂粟壳 发挥疗效减风险

发布时间:2023-07-25 16:02:56作者:王志钢来源:医药经济报

罂粟植物是一种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观赏植物。与罂粟相关的罂粟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与人类文明发展相关


罂粟壳与人类文明发展和药物使用息息相关。

古代文明:罂粟壳在古代的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中都有记录。埃及的墓穴有对罂粟花的描绘,说明古埃及人可能已经意识到其药用价值。埃及的《埃伯斯纸草书》里面记载了877个药方,其中就有用罂粟果浆治伤和防止婴儿夜哭的记录。

亚洲药用传统: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罂粟壳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在中国,罂粟入药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即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万应药“底野迦”。罂粟入药部位主要为种子、罂粟壳及罂粟壳中割取的生鸦片和经再加工的熟鸦片。

麻醉药的发现:吗啡是罂粟壳中的一种主要成分,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麻醉物质之一。19世纪初,药学家从罂粟中成功提取出吗啡和其他药物成分,这一发现为现代麻醉和止痛药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来源与药用功效


罂粟在我国历代本草中的常用名有阿芙蓉、鸦片、阿片、罂子粟、御米、米囊等。罂粟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因其果实形似罂子,种子状如粟米,故名“罂粟”,其壳入药,名“罂粟壳”。

《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罂粟壳味酸、涩,性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有敛肺、涩肠、止痛的功效、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传统中医认为,罂粟壳是镇痛、止咳、止痢之良药,但因其含有吗啡和可待因等生物碱,久用易成瘾,在临床应用时常通过炮制、配伍或制剂等方法以减轻毒副作用。罂粟壳的蜜炙品在收涩同时兼能补润,故可用于肺气耗散之久咳不止;其醋制品收敛作用更强,适用于气散不固之久泻久痢。

现代研究表明,罂粟壳药材主要药效成分是吗啡烷类生物碱,包括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具有显著的镇痛、镇咳作用,并能使胃肠道及其括约肌的张力提高、分泌减少、便意迟钝而起止泻作用。《中国药典》对罂粟壳药材中所含吗啡的量作了规定,应为0.06%~0.40%。


与罂粟有关的西药


杜冷丁:根据吗啡的化学结构衍生出来的一种合成麻醉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医疗用多为针剂和片剂,属麻醉药品,滥用会成瘾。

可待因:由鸦片提取或者由吗啡经甲基化制成,为白色细小结晶,属于中枢性镇咳药物,也具有镇痛、镇静的效果。长期服用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

在临床中,科学合理使用罂粟壳可以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如宣肺止嗽合剂的成分组成就含有蜜炙罂粟壳,将吗啡的含量控制在一个范围,上限0.08mg/ml,下限0.03mg/ml,既保证了药品的有效性,又防止了因吗啡含量过高造成的成瘾性。


仅在医疗监督下使用


罂粟壳是一种管控药物,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处方合理使用。使用罂粟壳可能导致诸如呼吸抑制、便秘、恶心、头晕、昏睡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副作用。过量使用或滥用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中国药典》罂粟壳注意项下提示:“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因此应严格遵循专业指导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仅在医疗监督下使用,以获得最大的临床疗效和减少潜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谭为,杨秀颖,张莉,等.中药罂粟壳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5(2):159-162.

2.程月红,鲍连艳,于艳艳,等.食品中罂粟壳管理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概况[J].中国调味品,2018,43(11):196-200.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