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国产加速追赶跨国品牌

发布时间:2023-07-18 11:22:19作者:本报综合来源:医药经济报

回顾2020年以来的多轮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其品类涉及范围持续扩大且呈现以术式为中心的覆盖趋势,以及呈现出同品类横向拓展的重要趋势。据IQVIA艾昆纬统计,部分产品尽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由于与集采产品具有较高的协同性或替代性,亦是集采的重要方向,如同为心内介入耗材的药物球囊、导丝/导管等产品亦被集采。集采作为行业常态,器械企业的竞争要素是创新而非价格。企业如何积极转换视角,优化自身产品组合及经营策略,探索新增长空间至关重要。


外周介入受捧


以外周介入器械市场为例,冠脉介入集采后,外周介入领域受资本市场追捧。据IQVIA艾昆纬数据,2022年中国外周介入市场已经达到12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5年仍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其中浅静脉介入市场规模的增速预计将达到25%。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1.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基数大。我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约4000万人,静脉曲张患者约1亿人,其中已出现症状的患者人数分别达到500万和1500万;2.患者的治疗意愿大幅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加之集采使支付价格大为降低,患者治疗意愿持续提升;3.下肢静脉疾病筛查建设。国家卫健委印发了《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将“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列为目标之一;4.外周介入治疗能力提升。血管外科医生及科室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可以开展外周介入相关治疗的医院超千家。

从竞争格局看,主动脉介入领域以本土品牌占据主导,优势最为突出,跨国企业普遍面临竞争挑战。而下肢动脉和下肢深静脉市场由于其较高的研发壁垒,目前仍以跨国品牌为主,但本土企业凭借鼓励创新国产替代的政策及环境扶持,已开始追赶。


拓展策略分化


据有关机构分析,跨国企业和本土品牌均在加速布局产品线、优化扩展,但策略有所不同。跨国企业尝试通过收并购本土品牌、本土化产品线等扩充产品组合。如波士顿科学的药涂球囊Ranger于2022年12月获NMPA批准上市,斑块旋切系统Jetstream也已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其还通过收购先瑞达补充其膝下药涂球囊产品线。美敦力以博鳌乐城先行先试,加速扩大静脉闭合系统在医院的上市进程。BD更注重产品线本土化,其TIPS可调弯鞘已通过国产医疗器械注册审评上市。

本土品牌则通过海外授权引进及自主研发扩充产品线追赶国外品牌。如健适医疗在2021年分别引进了Shockwave的“血管内冲击波球囊”和Penumbra的Indigo血栓抽吸导管,并于2022年实现商业化;2020年收购TriReme的Chocolate Touch技术资产,基于TriReme产品基础上研发的Chocolate Touch药涂巧克力球囊已于2021年8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心脉医疗上市了全球首款胸主动脉一体化分支型覆膜支架Castor,对原有进口品牌造成冲击;归创通桥注重全产品线发展,布局下肢动脉、下肢深静脉、下肢浅静脉、主动脉等多个细分领域。

在规则和价格逐渐清晰的集采常态化时代,本土品牌通过集采中标加速市场准入,凭借供应链、渠道等方面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