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一人世界VS多人世界评价决策应用挑战

发布时间:2023-07-18 11:18:23作者:陶立波(北京大学医学部)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物经济学是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新兴学科,通过对不同医药技术的成本、产出、预算可承受性的综合研究,优选资源可承受前提下经济效率高的医药技术方案应用于医疗,从而达到有限卫生资源高效使用的目的。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内在逻辑完整而自洽,但现实中,评价结果的决策应用并不容易:经过评价得到了经济性较优的医药技术,医保机构一定会基于此进行购买报销吗?院方一定会基于此处方诊疗吗?患者会基于此选择用药吗?厂家会完全基于此进行研发和生产供应吗?显然,各方决策和行动机制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事实上,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的直接应用适用“一人世界”情景。举个例子,《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独自生活在荒岛上,占有全部资源并承担所有后果。要得到肉食,有打猎或圈养等选项,可通过对不同选项的成本、收益和资源可承受性比较,从而基于经济学评价作出决策。但如果岛上有多人存在,那么个人决策就不能仅根据直观的成本产出进行,其决策也变得复杂多变。医药技术方案的选择也处于类似情景。医药方案的制定面对的是“多人世界”,无法单纯基于经济学评价进行。

药物经济学评价一般基于社会视角而展开,全面计算综合成本和健康产出,追求全社会视角的资源使用效率,这与各方利益视角很可能不一致。基于以上分歧,评价结果会与决策行动存在差距。

例如对于某种慢病药,经济学评价层面会全面计算其长期成本(包括生产力损失等间接成本)、长期健康产出(包括复发、并发症甚至死亡等),以得出优选方案。但在真实医疗处方中,卫生制度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医院施行按项目支付,院方就更注重疗效产出,而对价格和成本不敏感;如果推行打包支付,则更重视诊疗成本和短期疗效。

现实中,卫生决策部门经常面临上述困扰,在医药技术方案的选择中会选择社会视角的全面成本收益最优选项,因此对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青睐有加,但这很可能隐含着“一人世界”的假定前提。而医卫领域中各方均有自身利益视角,由此或将导致政府的一些决策面临落地难。

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准入定价就是基于药物经济学评价(包括成本效果分析和预算影响分析)制定,系经济学评价的决策应用典型案例场景,但落地中会受到各方利益的扰动。例如,医院选择新药入院,有自身诊疗工作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药店选择经营品种,会考虑经营管理需求,不会简单顺应谈判结果,需要出台后续政策,推动国谈药进一步落地。

【小结】药物经济学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想状态下的指引,但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考虑相关各方的成本和收益,灵活合理地设计与施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