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投早期+撑原创:医药资本季风加温

发布时间:2023-07-12 11:05:32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7月10日,医药板块资本端如三伏天般高热:恒指公司在这一天推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即时发布康方生物等40只成份股。同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旗下华安国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将在深交所正式上市交易;广发医药创新基金也在同日宣布很快公开发售……这些动作让医药行业的资本“寒冬”似乎有了回暖迹象。

此前,济民可信集团宣布,参与北京先通医药新一轮11亿元的融资,布局十余款靶向治疗和精准诊断放射性药物。一级市场释放的积极信号让产业资本更加活跃,价值取向也在逐步回归。

早期项目占比过半

医药领域的投资已然发生变化。最近,上海市相关部门组织发起“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促进伙伴计划”,同时编制2023版《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指南》,为生物医药建立常态化医企对接机制,首创“临床试验加速器”则将临床试验的平均启动时间从6~13个月缩短至3~5个月。

“投早、投小、投科技”已成为很多机构当下和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中信证券投行医疗健康组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刘晓岚日前表示,“国内创新药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目前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融资有所收缩,但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这两年国内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早期研究项目合计占比已超50%。也就是说,一级市场更加聚焦前端。相比之下,二级市场方面,国内总体呈下行走势,仅A股IPO仍保持稳中有升的积极态势。”

对于企业上市路径选择,刘晓岚分析道,“2023年一季度医疗健康行业A股的整体市盈率高于美股和港股。从日均换手率上看,A股医疗健康行业的整体板块和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易活跃度均远超港股。”在他看来,由于当前港股流动性较弱,相较于港股上市,A股的医疗健康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

事实上,当前研发及CRO类药企的估值出现明显下滑,医疗健康市场的投资风格逐渐向着“投早”的趋势发展。从今年ASCO年会看,小分子及单/双抗等技术领域仍是热门靶点,且小分子中仍以肿瘤药融资事件数最多、融资总额最高。

开拓药业董事长童友之表示,创新项目中前瞻性研究尤为重要。“对药企而言,创新药研发充满风险和挑战,尤其真正有价值的临床研究项目多是九死一生,即便在资本市场时高时低的周期中,高端重复产品亦越来越褪色,甚至有项目会选择退出,早期项目成竞争高地。”

融资模式支持原创

Biotech往往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很多初创企业只有大概半年左右的现金流,融资问题不解决就会面临‘断流’的生存考验。”这是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相关企业开发更多的是小分子药,生物药则主要依靠外部Biotech。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华西银峰投资总经理周明分析,当前资本阶段属于偏高潮期,今明年为并购大年,上市公司或积极并购以应对业绩下滑,同时顺势扩张。未上市公司中具备出售价值和意愿的企业应积极推进相关事宜,理想的并购时机往往稍纵即逝,也面临新考验。

另外,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25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170余亿元授信额度支持。对于科创企业,不再基于传统财务数据来评判,而注重评价其是否吸引头部投资机构、创始团队技术能力等,通过这样的综合评判来控制整体风险。这一思路给初创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在童友之看来,“国内创新药的发展与国家整体创新环境和医保支付能力密切相关。创业型公司除扎实推进高质量创新项目外,高临床价值、高技术水准、高国际质量管理的创新药品也可能出现中国企业融资完成早期研发、跨国药企推进海外临床和销售的开放式合作模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