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5 11:19:22作者:清风来源:医药经济报
罗氏glofitamab和mosunetuzumab虽然都能够增强T细胞对恶性B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它们在分子结构、作用强度、主攻瘤种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可以相互补充,覆盖更广泛的淋巴瘤患者群体。
两款药物不同之处
结构设计 mosunetuzumab采用的1+1型、IgG1样双特异性抗体结构,其中一个Fab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另外一个Fab与T细胞表面的CD3抗原结合。为了防止抗体轻链的错配,采用了Knob-In-Hole结构和N297突变,去除了抗体的ADCC和CDC效应功能,同时保留了Fc与FcRn的结合。
glofitamab采用2+1型非对称双特异抗体的结构,其中有两个Fab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另外一个Fab与T细胞表面的CD3抗原结合,从而增强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为了防止抗体轻链的错配,glofitamab采用了罗氏经典的CrossMab结构。同时,Fc端采用Knob-In-Hole结构和PGLALA突变,消除了抗体的ADCC和CDC效应,保留了Fc与FcRn的结合,从而延长了抗体的半衰期。
作用强度和主攻瘤种 两种药物的作用强度略有不同。由于 2+1形式的抗体具有更强的杀伤效果,因此,glofitamab的特点是作用强度更强,可以在安全耐受的前提条件下加强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对侵袭性和难治淋巴瘤行之有效。而mosunetuzumab的疗效则相对温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更适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等惰性淋巴瘤。
应用场景 由于glofitamab作用强度较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概率相对较高(70%左右),需要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安全性,因此需要住院治疗。而mosunetuzumab的 CRS发生率较低(39%左右),且大部分为低级别。因此mosunetuzumab用药场景会更为灵活,适用于门诊和社区医院环境,更符合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
“双子星”互补非鸡肋
为何开发两款CD20×CD3双抗?首先,罗氏根据不同的临床场景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这两款药物。其次,通过不同的技术平台深植于分子设计,以互补的形式触及现实中更多的治疗场景,实现更广泛的淋巴瘤患者群体覆盖。另外,罗氏在淋巴瘤治疗领域持续进行创新和优化,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和新的药物组合方案,以提高淋巴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利妥昔单抗的推出为罗氏打开了淋巴瘤治疗市场的大门,同时也为罗氏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罗氏开发的两款CD20×CD3双抗则是为了满足治疗淋巴瘤的不同需求和临床场景,可以相互补充,从而覆盖更广泛的淋巴瘤患者群体。随着这两款药物接连获得成功,罗氏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生物制药小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