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投教授”长周期练慢功夫

发布时间:2023-07-05 10:55:01作者:摘自:动脉网来源:医药经济报

“去高校找创业者”的想法似乎正在降温。有投资人经过大量交流后统计,50%的教授收到邮件后是愿意交流的,但最终创业的教授还是极少数,其理由不乏“有家要养、风险太大”等现实考量。因此,不少投资人也意识到,去高校抢教授的转化率太低。

事实上,投早期、投教授是一个慢功夫和长周期的工作,各方都应该不断改变与成长。

职与否

有观点认为,在早期投资的过程中,教授是否全职创业很重要,如果教授自身定位不清晰,那么其在公司内应该持有的股权和公司估值也会不够清晰。

但事实上,对于教授是否全职创业,一直充斥着不同声音。有的认为教授全职创业是趋势;也有的认为教授全职创业意义不大,留在高校不仅能够保留丰富的科研资源,还能促使公司和产业方的合作;还有的认为,教授是否全职创业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教授们是否与公司深度捆绑、是否深度参与公司建设。

主要难点

除了全职与兼职之争,投资人寻找教授创业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中国已连续3年在专利数量上称冠全球,但实际转化率仍低于10%。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唯文章论、产业研链尚未打通、创新意识薄弱等。

即使近几年上述“弊病”多有改善,但很多源自高校的科研项目还在科学论证阶段。这个阶段的项目若用市场化方式去融资,要面对国内资本市场周期比国外短、VC对公司商业化预期更高的现实。如果未能实现预期,整个早期市场信心可能会迅速下滑。

其次是团队。高校教授的技术思路更符合实验室,做公司则经验不足,且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如果VC融资后只有技术人员到位,其他核心成员却迟迟组不齐,导致团队完整性差,则VC需要做更多投后帮助。

尤其当经济环境趋冷时,投资机构募资困难,VC投资落子会更加谨慎,往往要求教授团队完整、数据详实。

未来轨迹

科研成果转化的未来轨迹如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高校层面,股权、专利和兼职问题,是教授创业面临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一是股权,教授能不能实名持股,还需要部分高校调整相应政策。另外,教授、CEO之间如何分配股权也是投资机构非常关心的问题。不管教授和CEO之间的股权如何分配,原则是要做到责任和收益的对等,或者付出和收益对等。

二是专利,专利权属不清,容易产生的风险包括被定性为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被贴上职务发明的标签,造成公司自主研发能力的缺陷。因此,不少投资机构十分希望一次性买断专利权。

三是兼职,需要高校打通兼职审批流程,让教授在企业和高校工作中达成平衡。

此外,投资人需要放低姿态,认识到科技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现状,对于回报预期做合理规划,拓宽自身产业和人脉资源的同时,还要协助科学家孵化成长;教授则要认识自身不足,不要过分看重自身技术的重要性,需要结合团队、市场、销售和临床等方面,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多吸纳人才加入。

(摘自:动脉网)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