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跨国药企铺垫在华竞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27 10:33:52作者:特约撰稿 杜臣来源:医药经济报

跨国药企(MNC)和本土药企正在以全新视角看待中国市场、国际化与合作方式。

比如以下几宗事件:礼来与和黄、信达合作,帮两家本土药企把产品带向市场,甚至带向欧美,用自己的资源去赚一个分成的钱;晖致中国促成立普妥、络活喜进入国家级集采;默沙东一口气买下科伦9款ADC分子;阿斯利康扶持迪哲,运行三年便登陆科创板,股价最高翻了3倍。

MNC在华经营行为以及与本土Pharma的种种协同,是出于哪些考虑?


格局新变量


笔者认为,在华MNC的经营行为和策略转变,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适应竞争格局变化

MNC这三年在华诸多经营动作,核心还是适应中国医药市场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在规避风险的同时,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目前在华MNC多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进入中国市场。如今,中国医药市场的交通物流条件、人才能力、法治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保险体系都已今非昔比。

一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主导,公立医院为主要药品市场,商保“发育”仍有很大空间;另一方面,医保控费大背景下,集采与医保谈判常态化推进,Biotech挤出估值泡沫。

在这种情况下理解MNC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和经营行为调整就会比较通透。

内外企各有所长

经过三十几年市场化洗礼,中国本土Pharma也在成长,并与MNC在中国乃至全球医药市场形成一定的竞争和互补。因此,MNC与中国本土Pharma合作也就顺理成章,包括市场推广、生产和BD合作等。近五年,CRO和CDMO领域茁壮成长,已经是创新型药企确保成功率、降低成本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中国医药产业政策越来越开放而公平,中国产业界对MNC的认识逐渐深化、客观和理性。业界认识到,本土Pharma与MNC各有所长,跨国药企并不能覆盖所有市场和需求。中国市场对MNC仍有很大吸引力。


运营新思维


不同经济体时间差

进入新阶段,MNC需要识别并以敏捷战略抓住各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

过去一百年,全球医药市场有过几波医药市场繁荣、衰退、复苏的周期;未来,随着政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组合与变化,各个经济体的创新药-仿制药周期、价格管控与放松周期、技术进步周期会有时间差,从而带来各个经济体在创新药、仿制药以及小分子药和大分子药领域的不同时间差,需要药企准确、及时识别机会和风险,并有恰当的行动实现目标。

中国市场变量存机

尽管中国医药市场比四十年前已经空前发展,但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仍然很多,MNC应该继续向中国市场引进高品质仿制药。在高品质仿制药领域,依靠工艺及技术装备进步和运营效率提高,MNC在中国仍有较大机会。

但是,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华药企(包括MNC和本土Pharma)应该摈弃“躺着赚钱”的惯性思维,必须在技术和运营模式方面持续推动进步。

在创新药领域,MNC与商保合作创新支付方式可以说是个必选项,以获得比仅依靠基本医疗保险更高的收益。


合作新风向


未来,MNC与本土Pharma的竞争和合作将越来越多样化。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有所作为。

1.创新药 中国本土药企创新药发展势头不错,但在这个领域,或多或少存在发达经济体的身影。未来十年,中国创新药仍然需要MNC的参与,二者合作以满足中国尚未满足的药品需求。

2.海外市场  MNC与中国药企可发挥各自所长,合作拓展欧洲、中亚、RCEP、南美甚至非洲市场,尤其是仿制药(最好是首仿药)领域。

3.全球平台 在医疗和药品原创技术领域与本土Pharma合作搭建全球平台。

未来,在全球医药市场,技术和合作是主流。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不论是MNC还是本土Pharma,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合作都是主要命题,而要完成这个命题,战略和组织能力是基石。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