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从药交会看医美赛道商机

发布时间:2023-06-12 11:23:22作者:李从选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年来,在资本和市场的快速推动下,医美上游产业链入局者数量激增,不少药企也切入医美赛道,商品品类不断扩大。行业整体竞争加剧,医美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产品管线能否聚焦、推陈出新,业务推广模式是否更具创新性,将成为上游企业在这一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入局者增多


上个月,在青岛举办的药交会上,笔者被展会上的“医美全景展示区”所吸引。不仅参展商众多,而且产品琳琅满目。参展的医美药妆厂商企业有华熙生物、山东新华健康、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知原药业、北京美柏美宸生物、朗肽生物制药、禾润生物等企业。产品则有注射剂、口服制剂、二类三类医疗器械、面膜、敷料、凝胶功效性护肤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等。

笔者留意到,展区内,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开始深度介入医美赛道,推出多个医疗美容品牌,产品涉及二三类医疗器械、美容医疗器材和设备、妇科、皮肤科 (含功效性护肤品)、整形外科、特殊用途化妆品等。还有地处无锡的知原药业,以皮肤领域药品、功效性护肤品、肾病领域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推广服务为主营业务,近几年在医美领域异军突起,业务逐步向线下扩展。

跨界进入医美赛道的药企越来越多,如云南白药、广药集团、马应龙药业、华东医药、四环医药、江苏吴中、复星医药、步长药业、津药达仁堂、千金药业等。笔者预计,凡是发力大健康领域的制药企业,只要具备制造设备和研发能力,未来都有可能进入医美或是以功效性护肤品为主的赛道。


QQ图片20230612112237.jpg

QQ图片20230612112253.jpg

QQ图片20230612112307.jpg


向C端拓展


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与丰富,离不开学术研究和医学、药学理论指导。药企的产品长于医院营销,进入医美赛道顺理成章。目前,一些医美产品逐步从医疗美容机构向OTC渠道拓展。

通过现场参展的观感和听取一些专家对未来医美产业趋势的研讨分析,笔者认为,药企进入医美赛道提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市场需求刺激消费。人均收入的增加,富起来的消费者对美丽的追求成为必然。因此,预防衰老、纠正美学缺陷、除皱、生发等美容美体需求大幅度增加。据科园贸易医美项目市场经理张艳介绍,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2179亿元,增长12.4%,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4108亿元(2021年至2025年CAGR为17.2%),这是一个明显的蓝海市场。

第二,资本的加持。上游医美企业背后的投资方阵容十分豪华。多家上市公司布局抗衰注射产品,背后的资本包括软银、IDG、北极光、高盛、高瓴、真格基金、云锋基金等争相布局。

第三,上下游利润需求。近几年,招投标、集采、基药、医保控费等政策背景下,寻找新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药企的必然选择。包括下游零售药店,也急需寻求品类突破,医美、医疗器械、中药养生品类等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中医药领域进入壁垒小,竞争激烈,而医美产品迭代快,对技术的创新要求更高,需要研发、资金、技术、生产实力协同发力。一些医药大厂和生物科技公司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如研发上紧跟最新科研动态,注重产品功效作用的精准市场定位,在原理/功效差异+药用临床的安全性上深耕。不过,笔者也注意到,医美类产品目前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是偏向于医美医院和美容院线,适合OTC渠道的产品不多。建议相关企业可以研发更多适合OTC的医美产品如功效性护肤品。毕竟,OTC渠道是未来线下普通消费者接触医美产品、功效性护肤品、特殊功能化妆品最便捷的场景之一,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