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警惕慢性胃炎癌变

发布时间:2023-06-07 14:58:55作者:陈烽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30607145541.jpg

慢性胃炎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做到预防为主、内外同治、治疗和康养相结合,慢性胃炎是可以防治并降低复发率的。

主要潜在风险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一般分为萎缩性(原称浅表性)胃炎和特殊型胃炎。主要潜在风险是癌变,发生胃癌的风险因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异。

慢性胃炎尤其是伴有Hp(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者,少数可逐渐出现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有一定的胃癌发生风险。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尤其是程度严重者,胃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年癌变率为0.1%。

进食过冷、过热或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致胃黏膜损伤,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也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对症药物治疗

不同类型、不同症状的慢性胃炎需要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第一,有胃灼热、反酸、上腹部灼热感、上腹痛等症状为主的慢性胃炎患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抑酸剂(PPI或H2RA)。

PPI常用代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

H2RA常用代表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第二,存在胆汁反流症状,可以使用促胃动力药防止或减少胆汁反流。使用抗酸药则可结合胆酸,降低酸度对胃黏膜的破坏。而胃黏膜保护剂则可增强胃黏膜屏障,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

常用促胃动力药:包括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常用抗酸及胃黏膜保护剂: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第三,对于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饱胀、食欲缺乏等消化不良症状应用消化酶制剂,推荐患者餐中服用,效果优于餐前和餐后服用。

常用消化酶制剂:包括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  

第四,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症状的慢性胃炎,均须遵医嘱对症用药,不可盲目跟风。

这些习惯易得

1.不良饮食习惯 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如不进行治疗,容易造成长期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可以消退。

3.长期焦虑不安、精神紧张 精神心理因素与部分患者焦虑或抑郁症状,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参考文献:

1.吕宾,陈卫昌,等.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9):768-775.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 2017,22(11):18.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年19卷5期,397-402页,ISTIC, 2021.

QQ图片20230607145559.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