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7 14:15:47作者:宋重阳来源:医药经济报
6月3日,江苏省中医院落地“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由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采用中西医融合治疗方式,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线上线下不间断地检测糖尿病病人的各项指标。而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三师共管诊疗模式将在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基础上,与高度信息化管理模式融合,是慢病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创新。
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慢病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数字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创新之路与当前政策相契合。通过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性关怀的优势,可以提高慢病管理的效果,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并为医改带来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慢病管理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政策助力驱动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慢性病患者总数已超4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且数量还在增加。慢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这对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是挑战。
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后,政府开始加大对慢病管理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慢病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慢病预防与管理机制。
政府还积极推动慢病的数字化医疗建设: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医疗健康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慢病管理数字化建设,提高慢病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效益性。近期,分级诊疗逐步深入,门诊统筹和“长处方”等政策落地。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和企业加强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慢病管理创新,为市场和产品的推进起到关键的驱动作用。
市场升温倒逼转型
在慢病治疗领域,市场竞争加速升温,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慢病管理创新。例如,乐普医疗依托自身产品储备和科技研发能力打造“诊-治-药-网”慢病全流程管理;阿里巴巴推出“一站式”慢病管理平台;中美双方合作,研发智能慢病管理系统等。这些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慢病管理产品,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精准、全面的管理服务,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更为高效、科学、可持续的管理模式,有效满足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环境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慢病管理正逐渐从以往的单一治疗向全过程管理转型。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慢病管理产品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制定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在医疗机构方面,该类产品可帮助医生更好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制定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在患者方面,则可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通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等方式,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持续创新以谋长久
需要正视的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慢病管理产品研发对企业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这对于一些小型医疗机构和企业将是一大难点。
其次,数智化慢病管理产品对企业数据共享和协同合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医疗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此外,该类产品属性决定了其需不断更新迭代,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这也需要企业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
面对这些挑战,不断创新是企业站稳脚跟、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同时,也期盼政府继续出台更为完善的政策,鼓励支持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结语]
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慢病管理是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是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在医改的新时代下,该类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减轻医疗负担,更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慢病管理医疗工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