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7 13:47:06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年来,科创板上市企业队伍快速扩容,市场资金加速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尚未盈利的创新药械企业纷纷拥抱科创板。不过,伴随审核趋严,有科创属性争议的企业将愈发难过关。近日,联川生物终止科创板IPO;不久前,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企业华昊中天也终止了科创板IPO。今年以来,已有4家涉及医药业务的企业终止科创板IPO,从终止原因来看,3家为主动撤回。
业内认为,科创属性不足、板块定位不符、财务风险压顶、盈利能力待考等都可能是企业撤单的重要因素。
审核要求趋严
科创板多元化、包容性的制度设计降低了企业的净利润门槛,且为未盈利科创企业敞开IPO之门。但包容性的上市条件并不意味着放松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要求,持续盈利能力仍是审核问询聚焦的重点。
6月2日,联川生物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原因系发行人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审核。据了解,联川生物专注于基因科技领域,现阶段主要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客户提供科研服务及解决方案。在首轮问询中,联川生物业务和相关技术是问询的焦点。上交所就该公司基因检测科研技术服务业务及技术、合成生物学及技术、分子诊断试剂业务等问题进行了重点问询。
5月底,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企业华昊中天宣布主动撤回IPO申请。据了解,其仅有一款产品优替德隆,是首个由境内企业自主开发的微管抑制剂1类创新药。获批适应症单一且较晚进入医保,专利又临近到期日。该企业也尚未盈利,存在持续亏损。此前两轮问询中,关于这款产品相对竞品的优劣势、潜在临床需求和市场空间、化合物结构专利到期,以及产能利用率低、公司控制权等问题是问询焦点。
除上述两家企业外,今年以来,力品药业、太美科技纷纷折戟科创板IPO。业内认为,全面注册制下新股上市节奏加快,同时监管把关更加严格,不符合板块定位、缺乏持续盈利能力等都容易成为IPO“拦路虎”。
“科创板开板以来,旨在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改革方向是建制度、不干预和零容忍,将以前核准条件下很多红线性问题修改为信息披露的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区域主任傅诺在一次大会上表示,注册制改革并不意味着审核更加宽松,或是上市门槛降低,相反,审核要求趋严,有上交所审核加证监会注册两道关,审核主要通过问询来进行,也会压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相关责任。
破发不是个案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A股科创板递表IPO的药械企业包括赛诺威盛、捍宇医疗、贝克制药、北芯生命、澎立生物、爱科百发等。虽然一众企业上市热情高涨,但现实可能不尽如人意,过往一些新股破发率高企。
在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看来,“过去一段时间,一二级医药市场都感受到一定的压力,生物医药行业里投融资频率、IPO数量都有所下降。原因主要是这几年大家都在‘疯狂’投资医疗健康领域,现在回归到正常水平。同时,企业上市后盈利能力和研发进展不足,出现破发、估值回调的现象。受市场情绪的传导,一些基本面还不错的企业也面临估值回调。总的来看,只有好的里程碑和产品研发结果出来,企业才能稳健发展。如果产品缺乏竞争力或研发能力较弱,很多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不会看好这些公司。”
傅诺则认为,“今年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通过科创板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架构,提升了对相关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设计了更加多元的交易制度、上市标准发行条件以满足企业上市的需求。重要的一点是,监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在注册制条件下,上市企业的价值由市场决定,所以也会有一些企业破发。在注册制环境下,今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常态化,所以企业对自己的估值定价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把握。”
值得关注的是,投资机构也会对企业模式的可行性、产品竞争壁垒、未来盈利的确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和预期。梁颕宇提到,“想要在当下获得融资,要看企业内在的经营和价值,包括如何用技术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建议企业做好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准备,未来几年要具备良好的现金流。对于有收入的企业,建议加大研发和人才储备,在核心范围内做更多更好的探索,打开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化布局,为企业长期发展积蓄力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