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消费医疗迎候资本暖锋过境

发布时间:2023-05-31 14:47:40作者:特约撰稿 浩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近年大健康产业投资降温,作为投资热度仅次于医药、医疗器械两大细分赛道的消费医疗赛道也难免受到影响,2022年以来投融资案例数量暂时降温。

不过,仔细观察消费医疗赛道的格局与发展逻辑,此赛道发展前景可期,叠加人工智能、ChatGPT等新趋势带来的新机会,对于投资方来说,无论逆势投资“捡漏”还是提前布局赛道,风再起时必是收获之际。

赛道全览

所谓消费医疗,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定义,通常是与治疗特定疾病的严肃医疗相比较来说明,典型包含的领域有口腔、眼科、医美、品牌中医药、营养保健品、体检、植发、辅助生殖、新中医、新康复(产后康复、运动康复)、皮肤科等。

消费医疗通常价格偏高、具有轻奢品的属性。消费医疗常通过与严肃医疗进行对比来定义:严肃医疗需要通过医生进行诊断并提供治疗方案,其中医生的决定性较强;而消费医疗产业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性较强。此外,消费医疗往往不由医保覆盖,主要由消费者买单,这也增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性。

蕴万亿规模巨量市场

消费医疗是大健康产业的赛道之一,体量上看已然是仅次于医药、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的大赛道,也与前三大赛道有着诸多交集和协同。

此外,消费医疗也正享受消费分化时代消费升级的红利,整体越来越富裕的人群希望满足更多与健康和美丽相关的诉求,也更愿意为此付费。

结合诸多行业报告的数据来看,到2025年我国消费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在2万亿~3万亿元之间。

口腔/医美/眼科最亮眼

消费医疗进一步细分的子赛道中,以口腔、医美、眼科三大领域最为亮眼。这三大领域在政策引导、企业家精神驱动与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均已发展出了完备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以口腔为例,上游有正畸、种植、口腔设备与诊疗系统、3D打印、再生修复等设备耗材研发商以及口腔护理品牌商;中游有国药口腔、松柏牙科这样的专业牙科分销商,美维口腔医疗集团、泰康拜博口腔等牙科支持组织,以及领健、佳沃思、牙医管家等信息化企业;下游有极橙齿科、通策医疗、牙博士口腔等医疗服务机构,以及美团医疗、新氧齿科、薄荷牙医等互联网平台。

医美产业也有类似的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上游有专业的医美培训机构,艾尔建、赛诺龙等国外药械厂家以及华熙生物、华东医药等国内药械厂家;中游有南方医院、西京医院等公立医疗机构以及美莱、伊美尔、艺星等民营医美连锁机构;下游有大众点评、美团、新氧等互联网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

同样的产业链结构也适用于眼科。与口腔和医美相比,眼科与医疗的结合更紧,眼科的主要疾病如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都属于严肃医疗范畴。眼科与消费医疗的结合点主要在近视防控与治疗。在眼科领域,上游有蔡司等镜片厂商、达芬奇等飞秒激光手术设备厂商、欧普康视等OK镜厂商、阿托品滴眼液提供机构;中游有爱尔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等民营眼科机构;下游有宝岛眼镜等眼镜零售商。

新活跃子赛道知多少

其他子赛道如保健品、体检等产业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的每个链接点都有不少企业值得投资与布局,篇幅所限不做完全展开。

此外,一些近年来逐渐开始活跃的子赛道如植发、辅助生殖、新康复等,在消费者需求不断上升的驱动下充满竞争活力,植发领域的代表性企业雍禾医疗也成功于2021年3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前景解析

消费医疗领域2022年以来投融资案例较往年有所下降,下面主要看医美、口腔和眼科三大领域的数据。

2022年,医美领域公开报道的交易有18起,有金额披露部分总金额9.56亿元;而2021年有交易34起,有金额披露部分总金额为39.27亿元。口腔领域2022年投融资事件60余起,有金额披露部分总金额约113.4亿元,而2021年有交易85起。眼科数据通常与眼科创新药物等混合在一起,就不做单独罗列。

投资波动因素

消费医疗产业近年投资走低的原因不难理解:1.一二级市场板块轮转,大健康产业整体投资走低,刚需性偏弱的消费医疗产业受到的影响更大,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留在了医药和医疗器械刚需属性更强的领域;2.消费医疗产业格局雏形基本成形,投资机会减少;3.前期活跃的部分产业资本受到创击(如汤臣倍健投资澳洲LSG、哈药投资美国健安喜等),需要时间来恢复。

整体潜力依然大

然而,消费医疗整体的投资潜力依然很大。

作为一个三年内能够成长到2万亿~3万亿元规模的产业来说,不会没有投资机会。消费医疗符合中国市场消费升级以及产业升级的大逻辑,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与反弹,或早或晚消费者信心会随之恢复,消费医疗各赛道都会收获积极影响,相应的也会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肥沃的孵化土壤。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大健康市场向纵深领域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每个十亿级别的市场都值得投资人做深做透,更何况前面提到的那些赛道都是百亿级别乃至千亿级别。

国内海外齐出手

与此同时,“出海”将为消费医疗提供未来的新增长点。

投资与发展相比消费医疗更早一步的医药产业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出海”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已经成为常态。对于消费医疗企业来说,医药企业打先锋“出海”将为其提供丰富的可以参考的经验并培训锻炼出能够掌舵海外市场的人才。

消费医疗产业企业不必走医药企业国内市场卷不动了才探索海外市场的老路,而是同时做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企业“出海”必然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新机会,对海外市场标的的投资与收购,与目标市场企业的资本合作,与资本结合来加速对海外市场的渗透等,全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同时向企业与资本招手。

QQ图片20230531144728.jpg

趋势<<<

抄底么?机会来了!

消费医疗产业投资经过近年的探底,反弹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大趋势。对于不随波逐流、拥有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资本来说,现在很可能是消费医疗赛道抄底的最好机会窗口。相关产业投资有以下几个重要趋势:

“大鱼吃小鱼”重组开启

经过多年发展,行业竞争格局逐渐清晰,资产重组整合渐成主流,有实力的企业开启了“大鱼吃小鱼”的资产重组整合模式。

以口腔医疗产业为例。2022年3月,泰康人寿以38.21亿元收购苏州泓天医疗,从而获得了其旗下的苏州口腔医院、泰安口腔医院、昆山亭林口腔医院、蚌埠口腔医院以及无锡口腔医院5家医院。此外,泰康拜博还公开征集收购北上广浙沪五省市的优质口腔门诊标的,包括但不限于单店、单区域连锁店、全国性连锁店。同年,瑞尔口腔也通过吃下通善口腔旗下的9家口腔诊所开启了在无锡的市场布局。2023年,咿呀口腔医疗集团完成了对上海旭海英博集团的战略收购,咿呀口腔升级为咿呀英博集团。

重投硬实力创新技术

具有真正硬实力的创新技术愈发成为投资重点。

2022年10月,北京未名拾光获得了中信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亿元投资,这家成立只有17个月的公司已经获得了累计超过1.5亿元的投资。未名拾光是一家聚焦研发新的医美和护肤生物活性原材料的公司。另一家致力于医美光电设备研发的公司芙迈蕾,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就接连获得了2笔汇总近亿元的投资。

国产替代趋势受追捧

过去在医药产业以及许多产业发生过的国产替代故事,正在消费医疗与医疗器械的重合领域上演。

最典型的如眼科领域。眼科的中高端设备如眼科OCT、全飞秒激光、眼科手术显微镜、超乳玻切一体机、眼底相机、光学生物测量仪等,每个单品都有十亿至数十亿元的市场规模,吸引了诸多国产眼科医疗器械公司参与。典型案例如在这几大类高端设备上均有布局的图湃医疗,2022年年底就获得了近3亿元的C轮融资。

数字化结合机会涌现

数字化转型投资机会涌现,而数字化与消费医疗的结合地带投资机会一直不少。典型如为口腔、医美等连锁企业提供SaaS会员及经营管理系统的领健,提供居家康复医疗服务的尚医信息科技,提供中医线上学习服务平台的中医在线……

随着ChatGPT技术的火热,结合大模型给传统消费医疗领域赋能转型,将推动新一波投资热潮。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