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9 10:58:01作者:徐铮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蓝牙技术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各国间重要医疗数据的快速传输和远程数据的共享,造就了“远程医疗”这一几十年前曾被视为科学幻想的事业成为现在的实际操作。5G和千兆光纤的成功应用,使问世不久的远程医疗更加如虎添翼。目前与远程医疗器械有关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从而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远程医疗器械主要指覆盖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和B型超声波成像等影像类医用诊断仪器,它们已被广泛应用于常规疾病检测(尤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的检查)。上述电子医用诊断仪器的诊断结果可在几分钟内传输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医院里,供专家团队参考,便于后者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对症治疗方案,这对偏僻山区/农村地区等医疗条件相对薄弱或匮乏的医护人员来说,等于背靠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团队。这些地方的医护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外科手术,大大减少了病人长途跋涉去大城市医院看病的费用和时间。
三类产品可圈可点
迄今为止,国外已开发出很多种技术先进的远程医疗器械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
移动DR/CT诊疗车 该设备的最大优点为:集发电设备、扫描设备和控制室三者于一体,方便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部门操作使用。其主要诊断仪器包括X光仪、CT机和其它设备(如彩色多普勒B超等),开机后可将病人检查结果实时传输至千里之外的大医院,供专家团队参考决策。
远程超声机器人 通过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结合AI视觉辅助和触觉反馈,医学专家可以远程操作千里之外的医院里的机械臂进行会诊、示教、指导、急救等操作,为基层医院/诊所的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而基层医护人员则通过专家示范汲取临床经验。这对路途遥远的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国外已实现语音、视频、超声影像三者的实时同步传输,打破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增进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操作手法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远程核磁共振设备 毋庸置疑,MRI业已成为各医院里最常用的医用诊断影像仪器之一,因为MRI能确诊很多种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疾病。借助5G通讯设备,现在各医院使用的MRI仪器可接入通讯网络,从而实现地方医院的MRI检查结果远程共享。方便大医院的专家团队协助地方医院医生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报告。
治疗与急诊型为重
除了上述产品和设备,医疗器械厂商还开发出多种远程治疗型医疗器械产品。
远程手术机器人即为其典型代表。它通过通讯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的结合赋予机器人做各种精细手术的能力。该器械产品具有精准度高、视野清晰、过滤震颤、直觉自然、易于学习、(病人)手术创口小、出血量很少和并发症少等综合优点。这种适合远程操作的新型手术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们适用于妇科、产科、普外科、骨科等多个医疗领域。这类手术机器人由控制系统、定位导航系统、精密机械臂系统及配套软件系统等组成,目前已获得大量临床应用。远程手术机器人还可细分为远程腹腔手术机器人和远程骨科手术机器人两大类,均为国际市场上的成熟产品。
在很多国家,急诊病人需要通过救护车送至医院的急诊室诊疗,因此远程急诊设备的开发成为医疗器械厂商们的重点课题之一。目前已开发出的此类新产品包括院外家庭监护设备、院内远程监护场景设备、(重症病人)夜间监护设备等。上述产品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冬奥会期间,远程急诊和救护设备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冬奥会一般选择在远离城市的滑雪场所举行,一旦奥运选手发生重大运动意外事故,远程急诊和远程救护即可最大程度保护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康复训练类前景广
远程康复器械也是开发新热品之一。由于各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群越来越占据病人的多数,因此开发远程康复器械类新产品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已上市的远程康复训练机械臂即为其佼佼者。它们可在医生远程指导下,为手臂骨折病人在家里“一对一训练”以便尽快恢复臂力。上述类似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远程康复器械产品还适用于因中风而失去行走能力的患者,脑卒中已成为导致老人失能的最大病因。远程康复器械产品适合这些失能者在家里自行锻炼和恢复行走能力,这对失能老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们无法自行去医院找医生帮助。
另一种颇具市场前景的康复医疗器械产品为“虚拟游戏康复训练机器人”,它们通过传感器、软件模块虚拟现实环境,辅助病人完成运动训练,游戏则可提供视觉、听觉、力量感觉等多形式的反馈,增强现实训练感觉及病人的沉浸感,提高病人的康复训练水平,并可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医生电脑里,便于后者监督病人的康复进程和效果。
★★★ 总结 ★★★
综上所述,远程医疗器械产品支撑起一个方兴未艾的大市场,它不仅适合偏远地区医院/诊所的推广使用,减轻病人长途跋涉去大城市医院看病的成本和时间,还可将大城市医院专家团队的临床经验与地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分享和学习;尤其是康复型远程医疗器械产品的问世则能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从而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
链接<<<
首例5G远程国产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完成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2023年5月19日,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本部和兰州新区分院之间,通过中国电信5G网络的技术加持,甘肃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医学中心马云涛教授团队顺利完成全国首例5G远程机器人胃癌根治手术。
此次手术的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就诊甘肃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诊断胃窦恶性肿瘤。马云涛教授团队进行了此例手术。手术采用远程机器人主从端双主刀模式,术中主从端沟通良好,网络信号稳定,手术图像同步传导,手术质量完全得到保障,主从控制时间3小时10分钟,术中出血50ml。
5G远程手术打破了医疗技术的地域限制,改变了医生的诊疗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得到共享,让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更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满足基层百姓多种健康需求,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