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9 10:50:51作者:杜臣来源:医药经济报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创新药资本进入“挤泡沫”的震荡期。近期,有观点认为创新药拐点已经来临,因为国际市场创新药拐点已至而中国相对滞后;另有一部分观点则认为中国创新药仍处于艰难阶段。究竟哪些因素决定创新药拐点到来?
显现上升气象
一些从事新药研发的药企仍处于煎熬之中。此前融资规模大并已经到位的Biotech短期内日子尚可,BigPharma、Biopharma们借助其非创新药商业化形成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短期内也无断炊之忧,项目、资金和科学家在中美两地的Biotech公司项目的研发进程暂时也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但是,那些最后一批融资距今时间较长,或者融资量少的Biotech,就有可能进入断炊的惶恐阶段。
从2023年一季度医药产业各个环节和子领域数据看,产业仍然处于复苏阶段,有的超出预期,有的不及预期,现金流充足与否仍是创新药企的重要看点。
创新药本身是个理性“烧钱”领域,不论是凝聚高水平科学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的研发活动,还是按照监管要求进行的研发过程,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
一季度,无论是港股18A还是E-Pharma50指数的表现,都显示出创新药领域正处于缓慢盘整和复苏之中。笔者在与许多药企CEO的沟通中发现,采购和药品出货甚至回款方面,已经明显感觉到上升气象。如果产业层面能够持续恢复,复苏温度就会陆续传导至资本市场。
拐点必将到来
国内创新药拐点来临有以下特征:其一,国内创新药对资本吸引力恢复上升,资金回流明显上升;其二,Biotech估值增高到合理水平,Biotech IPO破发情况减少;其三,处于“冷冻”状态的Biotech开始恢复研发、新药申报。
中国经济有实业强劲发展支撑的复苏,企业家有持续发展和投入的信心,以及国内医药原创技术有突破性进展,是决定创新药向上拐点的关键引擎。笔者相信,创新药上升拐点一定会到来。一是,从全国“两会”传递出的信息和其他调查、研究结果看,发展经济既是百姓的期待也是政商两界的共识。二是,人口老龄化、三孩放开等大趋势下,医药刚需明显而且迫切,有许多没有满足的治疗领域等待创新药企去挖掘和满足,这是发展创新药非常好的市场基础。三是,改革开放后人才全球化为中国带来大量高水平人才,加上勤劳、智慧的产业大军,创新药发展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四是,药监系统出台的大量卓有成效的产业政策,推动中国药企在创新药领域拥有良好氛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