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血制品开局红火强供需

发布时间:2023-05-22 10:37:55作者:本报综合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3年一季度,血制品行业需求旺盛。在各细分行业一季度业绩中,血液制品板块可谓“优等生”。申万行业板块数据显示,血液制品板块2023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5.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0%。


头部强支撑


血液制品行业具有较高的门槛,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为该行业的头部公司。

从年报看,上海莱士与天坛生物都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2022年,上海莱士实现营收65.67亿元,同比增长53.16%;实现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45.24%。天坛生物实现营收42.61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归母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15.92%。不过,华兰生物出现增收不增利:实现营收45.17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下滑17.14%。华兰生物表示,利润下滑的原因包括:控股子公司流感疫苗接种不利,疫苗公司净利润下滑;同时,血液制品原料成本有所增加。目前,华兰生物血液制品营收占比接近60%。

而从2023年一季报看,华兰生物已经营收利润双增: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37.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50.37%。天坛生物一季报更加亮眼:主营收入12.92亿元,同比上升83.3%;归母净利润 2.62亿元,同比上升109.23%。上海莱士一季度营收20.63亿元,同比增长22.4%;归母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31.12%。


聚焦毛利率


血液制品行业毛利率较高,通常在40%以上,一些龙头企业甚至超过60%。这也是吸引产业资本进入血液制品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东海证券研报亦认为,毛利率下降,是血液制品板块的主要风险之一。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华兰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的毛利率相对较高。2018-2022年,博雅生物毛利率在60%~70%之间,华兰生物毛利率50%~60%之间,而天坛生物毛利率在47%~50%之间。

血液制品的毛利率,与产品种类、产品结构、分离技术、产能利用率、收得率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据东海证券研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和派林生物五家公司的主要血液制品品种在10个及以上。

相较之下,博雅生物毛利率水平最高。华润于2021年控股博雅,博雅为华润系下唯一血液制品企业。在央企助力下,博雅生物的浆站拓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据了解,该公司采浆量、浆站数逐步增长;产品结构良好,高毛利纤维蛋白原营收占比较高;产品种类还在不断丰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凝血八因子上市备受关注。

再以上海莱士为例,该公司产品覆盖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三大类,是目前国内少数可从血浆中提取六种组分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同行业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2018-2020年,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毛利率在60%~70%之间,但2021年降至50%的水平,2022年进一步降至44%。


QQ图片20230522103807.jpg


投融资趋热


随着新浆站的陆续获批,我国血制品行业有望实现供需扩张,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近年来,血液制品行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融资规模急剧增长。IT桔子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2022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显著增长。尤其是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达22件;此前每年数量仅为个位数。总体来看,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投融资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为A轮、种子轮和战略投资。

其中,泰邦生物集团2022年获得3亿美元融资。该融资由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旗下全资子公司Platinum Orchid、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领投,国寿股权、信达鲲鹏参与跟投。泰邦生物拥有涵盖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10个获批种类、20多个品规血液制品的产品线。


相关>>>


浆站扩容成长空间足


我国血制品行业供需两端都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浆站数量、采浆量、产品种类结构、营收规模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国多个省份陆续推出浆站建设规划,浆站数和人均采浆量将进一步增加。

从浆站数量看,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最多。天坛生物近年浆站数量持续增加,其他上市公司浆站数量增长相对缓慢。

从采浆量看,天坛生物、 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在千吨以上;派林生物并购后接近千吨;其他公司采浆量在500吨以下。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博晖生物8家公司采浆量合计占全国总采浆量的75%,行业集中度较高。

从我国血液制品终端销售看,白蛋白使用量最大,销售额占比达到62%;其次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包括静丙、肌丙、特免),占比28%;凝血因子类产品占比最小,为11%。具体而言,白蛋白约六成为进口产品,国产人血白蛋白具备较大进口替代空间;免疫球蛋白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品种,但在我国由于相对缺乏学术推广和临床认知,存在很大增长潜力;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处于快速成长期。

此外,血液制品整体价格较为稳定,集采影响小。广东区域联盟集采首次将血液制品纳入集采,2022年5月集采中标结果显示,纳入集采的5种血液制品集采中标价格与2022年各省挂网招标均价较为接近,未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下降。

(东海证券)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