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京津冀链式协同促产业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3-05-22 10:16:27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后来到沧州、石家庄等地,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其中,12日上午考察了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听取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了解药品研发生产情况。习近平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京津冀生物医药协同发展全面升级。《医药经济报》记者留意到,5月18日,三地科技部门举行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工作联席会议,以创新券合作为抓手推动中小型科创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水平;在此前一天,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发挥北京研发优势,结合津冀应用场景和资源优势,推动基础研究领域政策、资源等协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联动体系,生物医药资源双向流动提速。

而截至5月19日,在河北省探索异地监管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60家国内外企业入驻。其中京源项目49个,已承接注册地址不变、产品批文不变的京籍药企36家。最近,北京汉氏联合等公司在河北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落地,这一集群效应有望在多重引导政策推动下不断蜕变。


全面开花点亮创新因子


生物医药特殊属性促进了集群式的资源融合。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汇集了大量生物医药高端科研院所,每年生物医药领域1/3以上的创新成果诞生在北京。《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加快推动了创新要素聚集和便利化流动。仅北京经开区各类生物医药企业就超千余家,“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势能泉涌。

北京祥瑞生物董事长田家伦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从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来看,生物医药是近年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张江、苏州两地的生物医药布局已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包括北京在内的其他省市正在发力。”他认为,生物医药开发周期比传统化药更长、投入更高、风险更大,加上不同园区招商政策的力度差异,很多企业研发和生产分离,如研发放北京,就近在津冀或经济发达的广深做转化。

据悉,拥有41项国际发明专利的华普生物被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体系吸引而落户。该园区已承接京津研发生物医药类项目65个。

石家庄四药集团执行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孙立杰则表示,“开放式创新正在改变医药生态,通过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我们在着力解决创新药研发方面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如石四药研制的治疗肝纤维化创新药,将填补国内外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空白。”

除京津冀地区外,长三角生物医药“领头羊”上海近日出台新政,发力生物医药载体空间的低成本,探索“工业上楼”模式,打通企业在沪实现从研发、小试、中试,到验证、规模生产、总部办公等全链功能。

张江生物医药集群药物管线总数超1300个,凸显国际化、高质量创新特征。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集群领衔探索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新范式。专家认为,“创新要素多核心集聚、链条式反应、体系化联动正在改变格局。”


盯专精特新补原创短板


值得思考的是,产业集群朝气蓬勃,但痛点犹在。前述专家直言,“国内生物医药创新的真正难点在前端的生物学研究,只有基础研究强,原始创新能力才能强。而转化环节弱往往是工业端跟不上,难以做好挖掘与发现,这是亟待破局的共性考题。”

也正因为此,北京提出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协同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京津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有利于打造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田家伦认为,“差异化创新才有出路。这两年资本市场去泡沫化,很多初创型企业资金链断裂,但‘小巨人’普遍的特质是苦练内功,聚焦细分赛道做深做精,在平衡经营与发展的同时,注重现金流的科学管理,统筹长线与短线投资的关系。祥瑞生物只做创新疫苗和结核病的筛查诊断,建立的立项、临床、注册及产业化等全链条业务能力在细分领域狙击市场痛点。”

更深层次来讲,对比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国内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研究薄弱导致创新链原创能力不足,进而造成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乏力。而这背后,全产业链的统筹和协同不足,正是跨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合作亟待破局的。

此外,资本更趋理性,热门靶点扎堆带来竞争加剧,集采全面扩围等产业环境,倒逼生物医药的创新有质量地提速。“资本在生物医药产业进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张芳宁看来,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而言,不仅仅可以提供资金,还是帮助企业维持高水平研发、高强度生产、高频率推广、高密度布局的重要推手。尤其是聚焦前端创新能力,未来产品管线布局必须考虑国际化路径,资本可协同资源推动企业高质量满足海外监管机构的注册与审批需求,开展临床试验。

政府部门也在通过引导基金为产业升级助力。浙江省刚启动千亿级基金群,助推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制造业基地建设。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产权不清、成果转化奖励机制不明确是创新转化率低的另两大原因,协同资源链或可打破困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