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一带一路”亮十年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3-05-17 16:43:13作者:张小会(中国医保商会)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目前,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

本文梳理近十年中国医药健康企业在东盟、中东、中东欧、非洲、拉美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市场“走出去”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贸易:医药出口稳步增长

在关税减让等利好政策驱动下,中方医药产品出口总体保持增长。综合分析2013-2022年中国医药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情况:

从贸易总额看,出口额由2013年的170.12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447.2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15%。

从产品大类看,以西药类、医疗器械类产品为主,两者合计占比九成以上。其中,西药类出口增至2022年的229.94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近2.5倍。同期医疗器械类出口为197.85亿美元,增长近3倍;中药类出口为19.42亿美元,增长近2倍。

从区域看,东盟成为我第一大医药产品出口地区,由2013年的48.32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36.78亿美元,增长近2倍;拉美地区紧随其后,2023年出口额为112.39亿美元。

QQ图片20230517164308.jpg

投资:重点区域合作活跃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在机制建设、平台搭建、资金配套等务实举措的落实,医药本地化生产合作实现快速发展,总体呈现出投资活跃度高、合作方式多样、合作技术含量提升等特点。

东盟:最热投资地

东盟成为近年最热投资目的地。东盟区域配套设施完善,RCEP等政策红利足,区位优势独特,中国药企赴当地开展投资合作热情高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启动的本地化生产合作项目近10起,例如:康希诺生物、沃森生物等在印尼开展创新疫苗产品联合开发与商业化合作;国药集团与印尼签署两国首个医药产业上游生产合作——扑热息痛本地化生产项目,年产能有望达到5000吨;复星医药出资10.54亿元收购新加坡专科医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私立肿瘤专科医疗中心之一等。

中东:下一块热土

中东地区正成为下一个投资热土。该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尤其重视包括医药健康产业在内的经济多元化发展,吸引着不少中国药企赴当地寻求合作。

例如:国药集团与G42集团合作在阿联酋启动第一个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并获批在阿联酋注册使用,旗下新冠疫苗“Hayat-Vax”原液灌装生产线在阿联酋落地;华大集团在阿联酋建设“火眼”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参与“阿联酋全民基因组计划”并提供基因测序技术支持等。

中东欧:合作上新阶

中东欧地区医药合作正迈向新阶段。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公众健康产业联盟成立,给双方医药健康合作注入了更多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双方医药领域投资额累计超过10亿美元。主要投融资合作案例有:中国汉德资本(AGIC)收购福托纳公司,宁波东仁、亿帆医药先后收购波兰BIOTON公司股权等交易均超过1亿美元。

此外,亿帆医药收购波兰佰通公司(Bioton S.A.)31.65%的股权;中东欧基金全资收购斯洛伐克老牌医疗耗材Ceres公司;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在波黑开展中东欧第一个医疗“交钥匙”项目——多博伊医院建设项目。康弘药业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华大集团与塞尔维亚国家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研究所共同开展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合作等。

中非:医药最受捧

医药健康合作成为中非经贸务实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医药健康合作成为近几届中非合作论坛后续举措中的热词,相应利好政策不断加码,加之非洲医药市场潜力大、非方开展医药投融资合作意愿强烈等利好因素,中国药企在非开展医药投融资合作方兴未艾。

例如:复星医药、昆药集团等积极在非洲设立子公司,旗下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已为非洲抗疟的明星产品;人福药业在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上海医药在苏丹投资的医药公司生产的抗疟疾类、抗感染类、糖尿病类、心血管类、消化系统类、神经系统类用药等产品;华大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产建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在安哥拉建设“火眼”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以及科兴公司在埃及建设合作生产疫苗的本土化工厂等。

拉美:潜力渐释放

拉美地区医药健康合作潜力逐步释放。拉美地区产业配套基础较好,医疗技术较发达,医药市场规模可观,不少中国药企已在当地开展合作。

例如:万孚生物与墨西哥当地检验企业开展了POCT本地化生产合作;绿叶制药集团与Moksha8制药公司旗下两家子公司达成协议,授予其在巴西、墨西哥独家推广中枢神经药物思瑞康和思瑞康缓释片;科兴在巴西、智利,康希诺生物在墨西哥积极开展疫苗生产合作;中国医药在墨西哥成立分公司,开展本公司及其他中国医药企业的项目合作。

中亚:已有布子者

中亚成为新的关注热点。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和西向首站,在医药健康领域合作潜力较大,不少中国药企已在中亚落子布局,特别是2022年11月成立的中国-中亚健康产业联盟给未来合作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例如:科伦药业在阿拉木图建成投产科伦药业哈萨克斯坦工厂,主营输液制剂等产品,现已发展为当地知名品牌;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和甘肃农垦亚兰药业集团在阿拉木图投资经营甘草酸原料生产和提取等产品;智飞生物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联合生产合作;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创新疫苗中心项目合作等。

新药出海<<<

中国创新药前排加速度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出海”方兴未艾,中国药企在瞄准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医药市场,在项目许可授权(License-out)、联合研发、临床试验等外包服务方面开展了不少合作。

斯微生物、智飞生物 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智飞生物等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分别在老挝、印尼等国成功开展临床试验。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计划在新加坡投资14.3亿美元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拓展其在海外的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和生产)业务模式。

科兴集团 科兴集团在新加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设实验室并与当地合作研究新型病原体及研究解决方案等项目。

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与Hikma签署独占许可与商业化协议,授予Hikma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在约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摩洛哥、埃及等中东和北非地区共20个国家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占许可,君实生物可获得合计最高达1200万美元的付款,外加销售净额近20%的阶梯分成。

华东医药 华东医药子公司中美华东与阿联酋海湾制药公司(Julphar)达成合作,将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糖尿病和减肥两个适应症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和北非地区17个国家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授予Julphar公司。

复宏汉霖 复宏汉霖将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三款产品在16个拉美地区国家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授权给Eurofarma公司。早在2018年,复宏汉霖曾将其利妥昔单抗在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独家授给Biosidus公司。

百泰生物 百泰生物在古巴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了中国第一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泰欣生)。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核心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的商业化范围已覆盖全球超50个市场,其中就包括了中东、非洲等地的多个新兴市场。

未来思考<<<

不再被动“卷出去”

据统计,在全球医药产品消费市场中,美国、中国、欧盟五国、日本、其他地区市场分别占38.7%、18.3%、12.6%、7.5%、22.9%。欧美日等主流国际医药市场准入门槛高、竞争激烈;相比之下,“一带一路”沿线医药市场人口众多,有着庞大的用药需求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备成本比较优势、合作意愿强烈、市场潜力大等利好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理应成为中国药企“走出去”重点深耕区域。

不过,中国药企“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相较于能矿开发、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领域,“一带一路”医药合作体量仍较小,且在政策配套、监管准入、资金支持、渠道建设等面临不少困难,须综合施策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主动深耕“走出去”

据观察,中国药企“走出去”往往是受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低等因素影响而被动“卷出去”,尚未完成由创新主导的主动“走出去”的转变。

而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于打造“走出去”生态环境。比如,重点加快落实《“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让具体配套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探讨设立“一带一路”医药合作基金,协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更多创新药械上市提供便利;加大基础研究、医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投入,培育更多专业人才,加大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推动实现由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转变等。

双多边沟通更有力

此外,应更加重视国际药品标准建设与协调工作开展。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ICMRA)、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全球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GHWP)、国际化妆品监管联盟(ICCR)等国际组织有关工作,为全球药品监管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此外,可尝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讨签署医疗产品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重点开展协同助力药物可及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打击假劣药品、疫苗和药品认证、药品标准等领域的双多边沟通与协调,通过共建合作中心、开展能力建设、推动人员交流等方式不断深化合作。

此外,医药行业协会具备联系中外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国内外行业企业的天然优势,在政策协调、信息沟通、人员交流、项目对接、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帮助企业“走出去”方面的独特作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