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提前终止!License-out破浪学驭险

发布时间:2023-05-17 16:33:03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今年以来,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热情不减,一季度合作数量十余项。交易数量与金额陡增反映出国际市场对我国创新药的认可。不过,在政策和市场格局不断衍变中,交易终止的案例屡屡出现。

近日,基石药业宣布将重新获得抗PD-L1抗体舒格利单抗及抗PD-1抗体nofazinlimab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早在2020年,基石药业将两款产品的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EQRx,基石药业可获得1.5亿美元的预付款、11.5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对于这种目前创新药“出海”的主流模式,License-out合作终止也引发行业如何审慎选择授权方、防范授权交易中风险的深思。

注重合作终止保护条款

License-out模式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引进的产品是否具有潜在市场前景,授权方的产品是否按照承诺的方式研发、商业化,对于合作双方来说都是未知风险。

此次基石与EQRx“分手”主要是由于EQRx的重大战略调整。2020年成立之初,EQRx公司就表示,引进Fast-follow药物,从中推出新的竞争产品,并用低于专利药的价格颠覆美国创新药的定价。随着近年来FDA对Me-too药物的审批趋严,该策略在美国面临挑战。据了解,EQRx战略转型后将终止多个中国产品的授权,还包括为授权自瀚森制药的三代EGFR抑制剂Aumolertinib寻求合作伙伴,凌科药业的JAK1抑制剂的授权协议。同时,EQRx宣布裁员170人,超过总员工人数的50%(总计300名)。

在行业看来,应该理性看待License-out交易终止,这不失为一种及时止损的方式。而且这种情况愈发常见。2022年10月,复创医药与礼来Bcl-2抑制剂的合作终止;2022年底,信达宣布与礼来终止信迪利单抗合作;2023年2月,渤健和诺诚健华终止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

全球来看,这种情况同样普遍。近半年来,强生终止与IPSC领域先驱Fate公司的合作;赛诺菲将SHP-2抑制剂RMC-4630的全球权利归还给Revolution;BMS在支付6.5亿美元后,将IL-12融合蛋白DF6002的所有权归还给Dragonfly;德国默克宣布终止与辉瑞关于PD-L1单抗阿维鲁单抗的全球合作。

“创新药企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身诉求的合作对象和方式,找到最佳合作方,并做到知己知彼。不必过度关注总交易金额的数量,首付款是最有保障到账的,风险较大的环节在于里程碑付款,要看对方如何支付里程碑金额。”一位行业律师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注重规避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主要关注合作方的付款能力、商业化能力。如果产品处于临床阶段,也要关注对方的研发能力如何。并重视做好尽职调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最大化保障权益,设置合作终止保护条款,降低交易风险。

踏足亚非拉/东南亚市场

“分手”事件频发难挡创新药企“出海”、授权热情。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药企至少达成44项跨境License-out交易,其中单项最高交易金额近100亿美元。单项交易金额居前的项目是科伦药业与默沙东的合作,双方合作开发7款临床前用于治疗癌症的ADC药物,交易规模将近100亿美元。

2023年以来,License-out延续火热交易趋势。5月份,赞荣医药科技宣布与罗氏就收购口服小分子HER2抑制剂ZN-A-1041的全球权益达成合作;礼新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就临床前阶段的GPRC5D靶向抗体偶联药物LM-305项目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开始踏足亚非拉、东南亚市场。日前,君实生物宣布与瑞迪博士实验室签署《独占许可与商业化协议》,同意向后者授予许可,与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智利、巴拿马、乌拉圭、印度及南非开发及独占地商业化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瑞迪博士实验室可选择将许可范围扩大至涵盖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其他9个国家。

在一次行业大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创新药‘出海’迫在眉睫。从投资者的角度,评估一个产品的价值,首先要看其是只面向中国市场,还是走向全球,两者价值不一样。中国创新药要以全球高标准设计研发。当然,中国加入ICH以后,我们批准的创新药水平不比欧美大药厂的质量差,价格上还更有优势,这就给中国创新药带来了极大的机会。”

对于如何选择适宜的合作方式,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李宁认为,“‘出海’需要拥有强大的外部合作伙伴支持。合作伙伴的规模是其次,合适最为关键。不同的产品,路径是不一样的。一些与跨国大药企的合作会将产品在海外的临床开发、生产和销售权益打包纳入。联合开发则可以令研发团队在合作中继续成长。而成立合资公司形式的合作会更紧密,能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