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4 13:38:09作者:青鸟来源:医药经济报
“自1980年首次看到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以来,OpenAI的GPT人工智能模型是我所见过的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3月21日在博客《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中这样表示。
ChatGPT作为目前阶段最强人工智能(AI)似乎无所不能。但是,我们必须在资本狂欢中保持冷静和理性。
离不开制药业逻辑
目前,一些CXO和药企在AI方面有一定的布局,提供一定的药物靶点发现和设计赋能,但还是更偏辅助性。
近期ChatGPT帮助AI创造了一个由辅助性向创造性迁移的机会。但是,ChatGPT目前只是一个通用语音模型,对比较新的药物领域没有完全涉及,在实际投资中应该更多关注与跟踪相关公司基本面的核心变化——AI只是边际催化,短期不构成实际基本面变化。
必须认清AI制药的工具属性并服从制药业本身的逻辑。AI制药并不省钱:药企需要在前期打通巨量数据、算力、算法;交叉学科中人才稀缺造成昂贵的人才成本;生物验证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造成频繁退回和返工。正如一名AI药企管理人员所总结的:“做药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AI在其中一个环节的加速,可能会被另一个环节稀释。因此,AI制药必须找准最关键的杠杆点。如果在一个点上能有千倍以上的提升,就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带不火医疗AI第一股
一个尴尬的话题是:如日中天的ChatGPT大热,却带不火“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
作为全球视网膜影像AI领域的“先行者”,鹰瞳科技在医疗AI领域拥有不可估量的应用潜力,这让其顺利获得资本和舆论的双重关注,并成为港股“医疗AI第一股”。
但是,差强人意的业绩与股价表现也时刻提醒:这家医疗AI公司离实现自己的“医疗AI之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财报显示,鹰瞳科技2019年到2021年年利润分别为-4730.40万元、-5015.40万元、-1.43亿元,2022年营收只有1.14亿元,亏损却高达1.83亿元。2021年11月5日鹰瞳科技意气风发拿下了“国内AI医疗第一股”时市值高达70.43亿港元;然而上市即巅峰,当日股价下滑45%,随后震荡下行,股价缩水近八成,2023年4月28日市值只有14.5亿港元。
ChatGPT不是拯救者
AI制药道阻且长,但资本的耐心有限,市场也更加现实。ChatGPT能够一次再一次为AI制药提供高光机会,但无法亲自带领AI制药从目前的亏损中走向未来。
可以预见的是,AI技术尚处于生长期,AI制药还有很多细节要迭代优化,很多模式要寻求革新,这将是一次长跑。所有人都清楚:拯救AI制药的,不是ChatGPT,更不是各种热钱和资本,只能是AI制药自己。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