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国与中东欧投融资双向踊跃

发布时间:2023-04-27 09:34:29作者:张小会(中国医保商会)来源:医药经济报

跨境生命科学合作附加值提高

从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China-CEEC)合作机制正式创立,到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公众健康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双方医药健康合作成为新亮点,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双方医药贸易额由2012年的11.53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44.86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中东欧医药健康合作已然进入佳境。

合作现状

中国-中东欧的医药健康投融资合作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80年代,斯洛文尼亚莱柯制药公司(LEK)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华设立代表处,积极开展药物注册、产品研发等合作。该公司后被瑞士诺华(NOVARTIS)制药公司收购,成为诺华旗下山德士(SANDOZ)的全资子公司,其中国区业务重组后继续开展相关业务。

近些年来,中国-中东欧投资愈加活跃,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在2022年5月召开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医疗健康产业线上商务对接会”上,来自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希腊等国家的11家中东欧医药领域企业表达了与中方开展合作的诉求,涉及出口贸易、物流仓储、投融资、渠道建设、技术转让等。

投资活跃合作多样

目前,中国-中东欧双向投资活跃,投资额可观。以莱柯制药、福托纳(Fotona)、克尔卡(KRKA)、舒迪安(Sotio)等为代表的中东欧医药企业陆续来华投资合作;与此同时,国药集团、华大基因、宁波美诺华、上海迪赛诺等中国企业也纷纷与中东欧企业开展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双方医药领域投资额累计超过10亿美元。其中,中国汉德资本(AGIC)收购福托纳公司,宁波东仁、亿帆医药先后收购波兰BIOTON公司股权等交易额均超过1亿美元。

双方合作既有在当地设办事处、建工厂、销售代理等传统方式,也积极开展投资并购、“交钥匙”项目等合作。

如:亿帆医药斥资7.16亿元人民币收购波兰佰通公司(Bioton S.A.)31.65%的股权;中东欧基金全资收购斯洛伐克老牌医疗耗材Ceres公司;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在波黑开展中东欧地区第一个医疗“交钥匙”项目——多博伊医院建设项目等。

领域拓展技术提升

双方合作向临床研究、生物技术、医疗救援、康复疗养以及兽药研发等领域拓展。如:依生生物与塞尔维亚Poseidon公司合作开展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预防和治疗两个适应症的临床研究;成都康弘药业在中东欧等国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华大集团与塞尔维亚国家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研究所共同开展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合作;中东欧基金投资罗马尼亚Astana兽药企业生物科技项目等。

涉及的合作领域科技含量提高。

如捷克舒迪安公司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斯洛文尼亚福托纳公司的医疗激光设备、斯洛文尼亚克尔卡公司(KRKA)的心血管、中枢神经药物等。技术提升还体现在合作深度、范围和形式上。如国药集团与阿联酋G42集团、塞尔维亚政府共同开展新冠疫苗工厂建设,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实现三方共赢。

QQ图片20230427093317.jpg

拓展机会

四大引擎蓄潜力

中东欧国家区位优势明显,医药合作潜力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引擎:

1.医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中东欧国家中,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两国本土医药产品生产能力较强,是区域内药品主要出口国,其余国家药品则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罗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

2.资金投入较大增长空间。在医疗保健领域资金投入方面,中东欧国家总体上与西欧五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人均支出为例,综合2000-2017年的平均数据,中东欧国家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西欧五国差距较明显,仅斯洛文尼亚、捷克、克罗地亚达到2万欧元及以上,其余国家均不到西欧五国的一半。

3.医疗产品可及性待提升。以新药可获得数量为例,中东欧国家可使用新药数量与西欧五国差距明显。

4.人口老龄化产业看好。2019年中东欧16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14%,已进入“老龄社会”;预计2030年除黑山和马其顿外,其他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在带来社会养老成本增加、劳动力短缺等挑战的同时,也给养老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特别是与养老相关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具、健身器材、康复器材、辅助医疗设备、疗养休养、住院陪护等产品与服务市场有望迎来新增长。

细分领域深挖掘

综合分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医药健康产业比较优势,可重点开展合作的领域包括:

一是结合中东欧国家良好的医药配套产业基础,开展域内进口依赖程度较高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合作,加速进口替代。二是基于域内生命科学产业较发达的比较优势,开展包括疫苗在内的药物研发和生产、技术转移等合作。三是充分利用中东欧辐射欧盟等主流医药市场区位优势,开展物流仓储、渠道营销等合作。四是结合当地较丰富的医疗旅游资源,开展康复疗养等合作。五是医疗服务合作,例如结合域内国家医药监管及医疗保障系统较完善的优势,把中东欧纳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合作。六是基于中东欧国家在欧盟一体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积极开展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等交流合作。

延伸<<<

中医药机遇挑战并存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中医药贸易、项目合作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入,为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

中药类贸易保持增长  中东欧国家作为中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地区之一,近年来双边贸易保了增长态势,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971万美元,同比增长23.75%。中国主要出口产品除蜂王浆制剂等中成药外,还包括枸杞、罂粟子、蜂蜡、人参等中药材,银杏叶汁及浸膏、精油液、肌醇等提取物,以及蜂花粉、蜂王浆等保健品。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小茴香子、杜松果、乳香、没药、血竭、姜黄等中药材;精油液、橙油、香膏、茴香油、柠檬油、薄荷油、香叶油等提取物;以及鱼肝油、蜂蜜、蜂王浆制剂等保健品。

合资合作方兴未艾 双方在中医药产品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以及中医康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例如:华北理工大学在匈牙利开展中药品种的培植和糖尿病、骨关节炎防治中药产品研发合作;北京同仁堂2015年在捷克布拉格开设中医门店,为当地提供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等服务;荣盛康旅、怡海集团分别在捷克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温泉养生、疗养项目合作等。

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捷克、罗马尼亚等国拥有中草药保健、辅助治疗的传统,在中草药种植、中草药保健品生产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与市场规模,为中医药产品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中医药在中东欧国家也面临不可忽视的挑战。2004年欧盟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对中药注册设置了更高条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药在中东欧国家进一步推广的艰难。中医药在中东欧国家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贸易<<<

双边优势互补互促

据统计,中国-中东欧医药贸易额由2012年的11.53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44.86亿美元,增长了近3倍。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从产品大类看,双方医药贸易以西药类和医疗器械类产品为主。2022年,中药类贸易额0.9亿美元,占比2%;西药类贸易额19.43亿美元,占比43%;医疗器械类贸易额24.53亿美元,占比55%。

双边各有优势品类 中国在西药原料、一次性耗材、健康康复用品等产品出口具有优势;中东欧国家则在生化药、医院诊断与治疗等类产品出口具有一定优势。

主要贸易伙伴国稳定 波兰、捷克、希腊、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国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主要医药贸易伙伴。其中,捷克、匈牙利、希腊、波兰、斯洛文尼亚等国对华出口居前列。

QQ图片20230427093358.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