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仿创转型阵痛后谋“出海”上岸

发布时间:2023-04-26 17:13:41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药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近日恒瑞医药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主营收入212.13亿元,同比下降17.72%;净利润39.06亿元,同比下降13.77%,这是其连续第2年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药收入下滑至81.16亿元,而百济神州同年创新药产品收入以84.8亿元首超前者,且后者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07.30%。这一新态势引发热议。

在已发布财报的创新药企中,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净收入67.5亿元,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约50亿元,先声药业创新药业务收入41.28亿元……谁会成为新时代创新药市场上的“子弹头”?哪趟“复兴号”会弯道赶超?国内药企掀起新一轮角逐,且窗口期变窄。

转型过程艰难

医药竞争格局重塑,一方面体现在国采扩围,仿制药虽然仍是用药市场主力军,但在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政策的推动下,过评仿药市场份额集中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药审改革、医保谈判及“双通道”等政策协同,创新药市场的比重不断增加,竞争烈度增强。从0到1及从1到N的质变与裂变,短期财务数据或映射出现实困境。

国内某大型药企高管颜杰表示,集采常态化后,传统药企仿制药运行逻辑与资源仍在,新药怎么做临床,适应新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体系怎么建,支撑学术推广的临床证据体系怎样布局等,均需跳出固有思维。

以恒瑞医药为例,据其2022年财报显示: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报告期营收同比下滑79%。2018-2021年集采共丢标约10个品种,包括销售额几十亿元的造影剂碘克沙醇注射液。财务压力让恒瑞医药审视管线布局,但其数十个创新药管线仍以Follow为主,Me-better潜力品种尚待进一步发力。

石药集团、科伦制药等大体量的头部企业也有类似阶段。如创新药丁苯酞的生命周期跌宕起伏就是典型案例。2022年石药集团实现营收总额309.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股东应占溢利60.91亿元,同比增长8.7%。这一“双增”业绩源自创新药板块的稳定增长,包括丁苯酞在内的神经系统领域重回销售榜首。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39.87亿元,同比增长16.1%,且现金流达到105亿元。

有专家坦言,这个转型过程很艰难。近年在政策引领和资本加持的双重利好下,国内创新药快速实现量变,但此阶段以跟进为主,热门赛道拥挤,差异化创新缺乏的短板也凸显出来,二级市场估值反噬。2020年开始,资金体量大,承担风险的厚度、多线发展的综合度占优势的传统企业再次面临创新转型,他们在立项中体现出更多差异化,聚焦Me-better、竞争格局好的高壁垒创新药,研发定位锚定全球。恒瑞、石药、科伦等代表性企业从原料药到普药再到创新药,传统业务为其持续带来补益后续研发的现金流。但这类企业“船大难掉头”,并面临百济神州等后起之秀的挑战。

“出海”还要烧钱

坦率来说,管线布局靠“烧钱”的Biotech则需要不断融资来扩展创新药项目。以百济神州为例,泽布替尼2022年在美国销售额达3.89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倍;在中国市场为1.503亿美元。创新药管线的进展压力倒逼这类企业立足国内、紧跟国际。如对标品伊布替尼近期在美撤回两项适应症,目前在边缘区淋巴瘤二线治疗市场中,泽布替尼成为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其选品眼光独到,但自我“造血”能力也相当关键。

浩悦资本合伙人郭一新称,“实现商业模式的概率性验证,回归价值很重要。”站在投资人角度,他认为,融资能力越强,企业投入到创新试错的“子弹”就更充足。细分赛道、临床价值、技术迭代及全球格局造就企业裂变能力,数字化技术则颠覆传统,而创新药大量试错过程的背后才是裂变的基础。这也是Biotech多年亏损但投资机构仍看好的逻辑。

相较于“船大难掉头”,很多Biotech就能轻装上阵吗?资金压力是普遍痛点,基石药业去年就遇阻。君实生物披露2022年营收14.53亿元,同比减少63.89%;净亏损23.88亿元,同比扩大231.25%,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除美国市场外,君实生物开始拓展欧洲及东南亚市场。“若不能在2~3年把新药销量做到高峰状态,后期就很难做大;同时,创新药研发的周期缩短,留给产品的营销窗口期就会收窄,以主力品种带动多适应症、联合用药场景走出去是必由之路。”科兴生物制药副总经理邵珂表示,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使企业商业化转型不断加大国际化、全球化力度。

财务数字的起伏只是表象,长远来看,恒瑞医药破局的替代方案也是首仿“出海”。碘克沙醇丢标后向美国FDA申报ANDA申请。凭借首仿药定价优势及180天独占期让处方覆盖美国大部分市场,随着仿制药涌入,最终与国内集采殊途同归。

如何把国际市场做大则是另一考题,恒瑞医药加快了布局前沿创新药项目的步伐。综合来看,自研增长+BD外延拓展,成为传统药企和Biotech公司裂变壮大的共同基因。只是,谁会笑到最后,仍待市场检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