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融入发展大局 服务国家战略 上海医药创新研发聚势蓄能

发布时间:2023-04-24 11:36:41作者:章乐来源:医药经济报

生物医药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迈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新阶段,我国要加快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找准创新发力点,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推动自身高质量创新发展,是摆在制药企业面前的现实和必考之问。而部分头部药企已经采取实际行动,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4月15日,围绕“真实有效创新、服务国家战略”这一主题,2023年上海医药创新研发研讨会在创新之都深圳举行。集团各大业务板块高管及旗下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悉数到齐,足以显现出上海医药对这场医药工业创新研发头脑风暴的重视程度。聚焦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资源整合、创新思维、模式转化等方面的难题,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思想碰撞,为上海医药未来的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导航。


QQ图片20230424113605.jpg


坚持“四个深度”新要求

答好服务国家战略新考卷


作为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药企,上海医药的综合实力不言自明,已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上打造出了极具标识度的高峰。当前,面对大国博弈的新形势和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上海医药正准备攀登新的高度。

生物医药产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区域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在上实集团总裁、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看来,要实现上述目标,不是简单资本优先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围绕房地产、园区建设和招商的现代化,不是简单照抄欧美经验模式和成果的现代化,而是类似集成电路和航天产业,需要以新型举国体制的方式来发展。

作为一家国有医药企业,上海医药理应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作用。周军为此提出了“四个深度”要求:一是与高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投资和关注原始前沿创新;二是发挥国企临床资源优势,与主流医疗机构深度合作;三是克服障碍反脱钩,与国际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四是创新发展与产业落地产品制造深度融合。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抓手。上海市委领导在今年年初调研企业时指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一大批引领科技产业前沿、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要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企业深耕重点优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上海医药显然需要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为全面落实上海市《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医药总裁左敏对照具体条文梳理了企业近期工作进展。左敏指出,上海医药的战略定位是一家科技创新驱动,开发原始创新产品,解决重大疾病的全球领先科创药企。近年来,上海医药坚持“四大转型发展+数字化上药建设”的战略举措,持续增强行业竞争力。

面对新定位、新起点、新发展的时代考验,上海医药未来该如何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左敏给出了回答——那就是要着力提升上海医药具备能够持续开发满足新的临床需求的原创新药的能力,以自研、并购、孵化等多种创新开发体系,并具备国际市场开拓的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国家战略。

投入产出周期长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典型特征之一,这也决定了资本资源是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上海市聚焦发展生物医药的背景下,上海医药推动了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这一市级层面重点产业基金的成立,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温弘看来,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未来发展形势较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通过对顶级风投公司Flagship运营模式的分析了解,温弘认为可从中进行借鉴。如完善可持续的创新政策环境,促进企业创新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引导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等。

不过温弘也提醒,Flagship的相关经验在引入当下中国市场时,需要注意与国情相结合,避免重蹈Kaleido等的覆辙。在市场化选择并发展孵化项目的同时,应与国家大政方针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适应,符合新发展理念,契合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


聚焦发展新机遇、新趋势

高位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


QQ图片20230424113622.jpg


事实上,面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滚滚浪潮,上海医药早已踏上药物研发新时代的列车,积蓄着创新力量。

自2017年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创新发展战略以来,上海医药的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6.7亿元,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28亿元,6年近5倍,10.47%的工业销售收入占比傲视群雄,让其稳居A股医药上市公司头部梯队。

从研发管线上来看,上海医药的创新布局已经开始逐步兑现。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医药已有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凯力康(尤瑞克林)、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这3款创新药成功上市,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62项,其中创新药50项(含美国临床Ⅱ期3项),改良型新药12项。在创新药管线中,上海医药开发的新型抑酸剂X842、抗感染药物I008-A这2项1类新药分别提交了NDA和pre NDA,6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Ⅲ期阶段。

近年来,上海医药不仅建立起了覆盖小分子、大分子、微生态、细胞治疗、高端制剂的完整研发体系,并通过与优秀创新药企、科学家团队深度合作,在生物药、疫苗、细胞治疗、中药、高端制剂等多个领域步步为营。

站在研发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历史关口,上海医药并未驻足停留,而是通过此次内部研讨,总结和吸取既往经验,重新审视自身资源优势,高位推动内部协同创新,为揭开创新布局新的一页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如何赢得未来创新机遇的时代考题,在业内看来,对于上海医药这样庞大体量的产业集团而言,要密切关注技术的突破、产品的升级、临床价值的协同以及产业化的匹配这一主线。在把握新型举国体制内涵要求的前提下,上海医药或是最合适承担这一创新发展任务的制药集团之一。经过多年整合,上海医药的研发单元较为齐备,基于医药创新链条较长的实际,如何把链条整合起来正是其优势所在。

医药创新的过程和周期是漫长的,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转化,牵涉到众多专家、科学家和部门,这需要药企集聚各个方面的资源共同推动。企业作为一部“庞大机器”,如何协调内部资源共同发力创新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实际上,上海医药的医药商业板块稳居中国第二,牢牢保持着国内领先的进口药品和疫苗代理服务商的地位。业界普遍认为,上海医药商业板块的资源可以为新药研发体系提供众多的服务支撑,如对照药、诊断试剂配套(特别是新药上市后的商业化管理等),这是上海医药最为核心的优势。

回到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如果要将真实有效的创新落到实处,还需要与产业端密切结合,通过生产力将这些创新的产品带给有着临床亟需的患者。上海医药在这方面的实力显而易见:旗下不论是在化学制剂上确立全国领先优势的上药信谊,亦或是在制剂国际注册工作上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上药常药,还是在中药二次开发创新、中药现代化研发有着独到见解的上药雷允上,都将助力上海医药突破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桎梏。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医药并未将自身的创新局限在药品研发这一环节。作为重要的医药平台型企业,其已孵化出多个领域和赛道的商业模式创新主体,包括:以微生态、GCT等前沿技术领域为主要技术,聚焦对脑疾病和罕见病等重点领域的创新项目进行引进、孵化与转化的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通过现有产品二次开发、项目合作引进等,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多具有临床价值的上药睿尔;推出了多样化的普惠健康险与各类医疗健康福利及服务,中国领军的普惠健康医疗服务及保障平台的镁信健康;采用“产学研资”创新合作模式,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俊岭教授团队合作创建混合所有制创新药企上海循曜生物等。

业界普遍认为,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会是本土药企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主动布局的重点方向,上海医药已经实现身位领先。尽管从全球医药工业50强提升至20强绝非易事,但已能看到上海医药持续加码医药创新研发的决心和毅力。此次研讨会只是上海医药创新高歌猛进的开端与起点,业界期待其能立足自身实现重点突破,创新药板块能够由点到面成长壮大并开花结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