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非中选产品临床用量难出圈

发布时间:2023-04-19 14:04:49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品集采工作步入常态化运作阶段,近期多地对集采非中选品种的价格、医保支付标准展开新一轮调整。在业界看来,集采中选企业希望中选药品临床使用量得到应有保证;非中选企业则期待非中选产品临床份额有所保留。市场的博弈仍将持续。

多地调整价格及支付标准

近段时间,湖北省在集采非中选品种价格及医保支付标准调整上动作频频。4月17日,湖北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服务网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挂网药品价格信息的公示》,对近期主动申请下调挂网价的部分挂网药品进行审核及公示。

《医药经济报》记者留意到,4月11日,该网站发布《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调整部分挂网药品价格信息的通知》。从《部分集采非中选挂网药品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调整表》中可知,此次调整医保支付标准的通用名有6个,涉及6个厂家。

此前几日,湖北省医保局下发《关于公示第一批至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非中选品种拟挂网价等相关信息的通知》,要求开展第一批至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同通用名下非中选品种药品代码、过评属性、挂网价调整、暂停挂网等相关工作。根据《第一批至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非中选品种拟暂停清单》,388家企业的880个品规的国采非中选品种将拟暂停,其中不乏原研药品、参比制剂,包括辉瑞的阿托伐他汀钙片等。

4月10日,湖北省医保局还挂网了《关于开展重庆常用药品、首批中成药等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品种信息申报和价格调整的通知》,所涉及的化学药、中成药各联盟集采项目中非中选品种同样面临价格调整。对于在规定时限内未按要求提出价格调整申请的药品,予以暂停挂网。

除湖北外,辽宁、云南、江西等地日前均相继发布挂网药品动态调整信息,启动新的挂网采购价格。

非中选产品超量使用收紧

按照要求,各地应优先选择国家组织集中采购药品,即在医生根据患者诊疗情况按通用名开具处方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同通用名药品下的中选产品。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05号(医疗体育类14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在约定采购量之外,各医疗机构仍可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挂网品种。既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又为未中选产品及新进入市场的产品留出了空间。

风云药谈创始人张廷杰坦言,大部分省份都要求非中选与中选产品用量比例不能超过1∶1,在报量上鼓励医院充分报量,在落实上鼓励应用中选。但从临床实际来看,非中选用量超50%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他汀类和降糖类等临床用量较高的产品。

事实上,去年以来多个省份开始整顿集采非中选品种使用金额过高的问题。去年9月,河南省纪检委发布公告称,对沈丘县采购药品价格高于平均价3倍以上的14家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去年10月,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公告称,为做好非中选产品使用情况的监控管理,将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同类非中选产品挂网的填报工作。所有申报企业需填报产品的全国最低挂网价。如果有新低价格,必须一个月内在河北同步降价。

一般而言,非中选品种支付标准不超过中选价格。而为进一步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各地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和要求,非中选药品中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以全国省级平台正在执行的中标/挂网价的最低价为上限,相关企业自主申报挂网价格,鼓励企业主动降价。

张廷杰预测,下一步在非中选产品的超量使用上会逐渐收紧。包括结合本省采购平台数据,核实相关医疗机构采购情况;对未完成协议采购量的医疗机构重点予以通报,对已完成协议采购量但中选产品采购占比低于50%的予以提醒。尤其是加强集采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将全面排查本地区所有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履约情况,特别是中选药品采购量占比总体偏低的品种;另一方面,重点检查无正当理由完不成协议量或完成协议量后大量采购高价非中选产品等问题,抓好督促整改。

在他看来,集采参与企业,无论是跨国药企还是本土企业,均面临“中选产品如何增量,非中选产品如何抢市场”这两个核心问题。中选与非中选是典型的“矛与盾”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品类带动、终端拦截与渠道分类。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