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2 11:23:28作者:张二锋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因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等。
据悉,药物导致的红人综合征(又称“红颈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常见,最早主要出现在应用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
发现“红人”
1959年,一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引起了大家注意,一名女孩在静脉输入万古霉素10分钟后,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胸痛和血管性虚脱的现象。
在接下来的30多年间,相继报告了一些类似病例。由于症状中最明显的红斑主要位于身体躯干上部,因此被命名为“红人综合征”。
发生机制
红人综合征,以脸、颈、躯干上部斑丘疹样红斑为主要特征,常伴随寒战、发热、低血压、胸痛、晕厥、心动过速、麻刺感等症状。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红人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体内组胺水平升高有关。当药物作用于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导致体内释放大量组胺,从而产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表现为红肿、丘疹等症状,与相关药物输注速度过快有关。
由相关文献报道及药品说明书可知,替考拉宁、氨曲南、去甲万古霉素、头孢吡肟、万古霉素、血塞通、利福平、散结灵胶囊、英夫利昔单抗、环丙沙星、造影剂、两性霉素B和阿曲库铵等均可能引起红人综合征。其中报道最多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
预防措施
预防红人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措施有:
1.控制药物的滴注速度。有些患者为了赶时间或其他原因,在未征询医护人员的意见下自己调节滴注速度,加快滴速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2.控制药物的浓度。在使用药物时严格依据说明书用法用量。在应用相关药物时(特别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红人综合征及红人综合征的相关特点,如有发生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小结<<<
红人综合征在不同患者中会有不同表现,严重时可能发生低血压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应加强对易致红人综合征药物的合理使用,慎重考虑个人体质、过敏史、控制输液浓度和速度,尽量避免或减少该不良反应的发生。
建议相关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并在用药方面注意使用安全的可替代药物。
参考文献:
1.丁哲,刘洪月.药物致红人综合征文献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5):31-34.
2.谢晓慧,刘法永.万古霉素与红人综合征[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02):76-80.
3.刘永迨,张林,朱永超.去甲万古霉素所致红人综合征文献概述[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01):42+41.
4.王翠茹.28例国内外万古霉素致红人综合征文献分析[J].海峡药学,2021,33(09):201-202.
5.张炜.红人综合征[J].皮肤病与性病,1994(03):17-19.
6.陈辉,钟建民.红人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江西医药,2011,46(12):1103-1104.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