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帕金森新疗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3-04-12 11:12:36作者:张奇来源:医药经济报

1817年,英国的一位医生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一种在当时尚无法判断的病症做了细致的观察与描写:“随着身体越来越虚弱,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差,震颤也越来越重。不抖的时间很少,患者很疲劳想要睡觉时,剧烈的震颤不单使床在摇晃,甚至窗户和地板都会振动。因为头向下倾得厉害,吃饭很困难,有时食物和唾液会一起从嘴里掉出来;说话的声音变得低沉,大小便有时失禁;晚期,患者非常倦怠,整天嗜睡,可能有轻度的妄想,或其他全身衰退的表现,这时患者会有早点解脱的想法。”由于当时还不知道这种症状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这名医生便将其称为“震颤麻痹”大类中的“静止性震颤”。文章的题目是《关于震颤麻痹的研究》。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这类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类疾病也被冠以这位医生的姓氏,他就是詹姆斯·帕金森。

4月11日是帕金森医生的生日,1997年开始人们将每年的这一天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QQ图片20230412111001.jpg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柏金逊症”,高发于65岁以上人群,男性高于女性。全球大约有450万帕金森病患者。近年来,这类患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目前青少年型帕金森患者占总人数的10%。今年的4月11日是第二十七个帕金森病日,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由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病因至今不明,因此治疗手段只能缓解改善症状,从其最主要的病理改变——颅内黑质纹状多巴胺能减少、缺失入手。传统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大多的药物对症治疗集中在补充中枢多巴胺递质、兴奋中枢多巴胺受体、抑制中枢多巴胺分解。事实上,帕金森病带来的痛苦并非疾病本身,更多是身体机能的衰退、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所带来的并发症。

新靶点与新药物

目前的药物无一例外都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症的研发方向也在探索更多的作用靶点,探索更多治疗方式的可能性。

α-突触核蛋白抑制剂(也称PARK1基因、SNCA基因)

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及核周表达的可溶性蛋白质,已被证实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诱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是通过PAAN/MIF核酸酶活性发生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穿过血脑屏障的PAAN/MIF核酸酶抑制剂——PAANIB-1,它可以有效预防帕金森病的神经退行性变。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的普拉辛单抗和辛帕奈单抗,主要是希望通过减少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来减缓疾病进展。

针对LRRK2(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激酶2)和PRKN(也称PARK2基因)药物

PRKN是一种帕金森病隐性基因,LRRK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帕金森病遗传风险因素,抑制LRRK2活性并由此改善膜运输和溶酶体功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Neuron23公司宣布的新型药物NEU-723是通过抑制LRRK2表达以发挥其药理效果,正在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DNL201是一类选择性ATP竞争性LRRK2抑制剂,通过抑制LRRK2活性改善溶酶体功能障碍,目前正处于Ⅰ期临床。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辉瑞、默克、葛兰素史克和基因泰克在内的一众公司,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LRRK2,虽然进展缓慢,但并不影响这一靶点被冠以帕金森药研中“明日之星”的响亮称号。

基于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的药物

Aβ假说一直以来饱受争议,但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领域,目前为止Aβ假说依然是影响最深远的理论。

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都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有没有一种药可以同时治疗两种疾病?

Annovis Bio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在研疗法Buntanetap(又称ANVS401或 posiphen)在早期帕金森患者中显示出有效性。Buntanetap是一种口服脂质小分子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通过与mRNA上的调控元件结合,抑制多种蛋白的合成。与靶向单一潜在致病蛋白的疗法不同,它相当于在一种药物里集合了靶向多种蛋白的潜力。FDA已批准Buntanetap治疗帕金森病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QQ图片20230412110915.jpg

QQ图片20230412110930.jpg

更多治疗探索

 脑深部电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称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法国神经外科医生曾经在1987年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来治疗服药无效的帕金森病患者,并获得成功。

基于iPSC的帕金森病疗法: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被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通过人工诱导非多能性细胞表达某种特定基因获得,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最重大的突破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帕金森病诊断之前,黑质中就已经丢失了大约5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帕金森病的干细胞疗法,来恢复致密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希望可以从源头上直接修复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的大脑黑质,缓解甚至逆转帕金森症状,使帕金森患者重获新生。

干细胞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在国内外多有报道,Aspen Neuroscience 公司的ANPD001研究管线,是一款基于iPSC衍生自体神经元替代疗法,目前正在向 FDA 提交Ⅰ/Ⅱa期临床试验申请。

★★★ 结语 ★★★

虽然已经发现或正在研究的治疗方法林林总总,但是人类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的整体认知相对有限。遗传、环境、衰老等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其疑难性和复杂性。无论是自体神经元替代法还是基因疗法,都未能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明显突破。

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对医疗技术的赋能,特别是在神经科学领域,疾病的治疗早已不局限于药物。运用脑电波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基因编辑、人工智能……都会为帕金森病的治愈提供新的思路与希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