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扩容“沪深港通”标的疏浚资金池

发布时间:2023-04-10 12:29:40作者:一歌来源:医药经济报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流动性与上市公司估值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流动性枯竭将导致上市公司估值下降,低估值则打击拟上市公司IPO的积极性。

最新实施的沪深港通大扩容,缓解了两地三大资本市场流动性的难题,也给已上市、拟上市生物医药公司带来了机遇。


政策利好激活市场


3月13日,新修订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正式施行,首批调整后的沪深港通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沪股通、深股通新纳入标的分别为598只、436只,扩容后沪股通、深股通股票数量分别达1192只、1336只;港股通方面,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有32只股票被调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有180只股票被调入。

利好一出,市场振奋。随着两地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加速推进,沪深股通和港股通的逐步扩容是大概率事件,两地市场有望进一步激活;市场激活后流动性进一步改善,从而引入更多价值投资资金,中长期利好资本市场。

亚盛医药的走势可见一斑。3月7日,亚盛医药-B宣布获上交所纳入“首批新增调入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名单”,自2023年3月13日正式生效;亚盛医药此前已获纳入深港通下港股通,本次调整后,亚盛医药将成为A股沪深两市港股通“双纳入”股票之一。入选“双纳入”股票,实现港股通全覆盖,意味着公司拓宽了资金流入的渠道并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从而带来持续的资金增量,进一步提升公司影响力和市场价值。这一过程及影响是长期的。

3月13日,“双纳入”正式生效当天,亚盛医药-B小幅上涨0.23%,随后几天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

而放到更长的时间段看,则影响更大。以小米集团、美团为例,这两家公司于2019年10月纳入港股通,截至2022年末,两家公司的股价较纳入之初均上涨超过250%。


两地互投通道便捷


沪深港通是在现有两地市场交易与监管框架下,为两地三大市场投资者互投打通便捷通道。沪深港通大扩容也是两地投资大扩容,两地投资者的投资风格也将相互影响。理想的结果是:港股市场大幅增加流动性,更多内地优质企业选择香港市场IPO;内地投资者受H股投资者影响开始重价值投资、重回报,倒逼沪深市场上市公司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并回馈投资者。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南向港股通8年累计成交31.3万亿港元,累计2.6万亿港元内地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持续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亿港元增至2.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67倍。

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H股的资金被称为南下资金,北上资金则指香港投资者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投资A股的资金。对A股市场而言,沪深港通股票标的双向大扩容落地,意味着北上资金流入进一步增长。

近几年,国际经济持续低迷,而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不断增长。尤其是三年疫情期间,我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重仓中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成为外资共识。

沪深股通开通后,A股因低估值、高成长性、前景向好等因素,吸引外资持续配置。特别是A股纳入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后,外资配置A股的需求进一步上升,为A股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撑。


北上资金青睐医药


作为白马股与创新股的代表,医药类上市公司一向是北上资金青睐的对象。沪深港通大扩容则将这种青睐情结放大,也意味着医药类企业IPO的更多机会。

据山西证券研报,2023年3月20日至3月24日一周内,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109.5亿元,连续9日加仓。其中获得北上资金净买入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净买入金额分别为69.49亿元、34.97亿元、29.93亿元、25.9亿元、21.22亿元,医药生物业高居净买入第二位;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外资净买入个股占全部个股比例,医药生物行业高达50%,排在第12位。

分析认为,外资急切流入医药生物业,与2022年度医药生物业整体业绩迅速回暖有关。2023年一季度,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业绩喜人。西南证券对重点覆盖的63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度收入及利润进行预测显示: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59家、占比93.65%;其中,预期净利润增速下限超过50%的有7家,增速下限在30%~50%的有14家,增速下限在15%~30%的有17家,增速下限在0%~15%的有21家。分行业来看,中药、创新药械等有望持续较快增长。

有业绩保证,有成长性拉高预期,也有沪深港通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扩容资金,再加上医药行业政策环境稳定向好,特别是药品集采趋稳并被业内适应——医药股加快IPO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赴港IPO风云再起


另一方面,港股通大扩容也给港股市场引来更多内地资金,增加了港股流动性并激活市场,对在港上市或拟上市的生物医药股构成利好。

以往有些内地生物医药企业因港股市场流动性差、估值相对低、H股相对A股存在较大折价等原因放弃在港IPO,这一趋势今后有望得到改变。尤其是2018年4月港交所进一步放宽上市条件,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吸引了不少创新药、CXO、创新药械、互联网医疗等企业赴港,港股也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融资中心。此次沪深港股通双向大扩容开掘流动性之源,没有低估值之忧的内地生物医药股赴港IPO有望风云再起。

作为企业,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之而来的风险。港资更会对业绩无法持续增长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用脚投票”,长期低迷的市场表现反过来会影响企业形象及未来发展;而药企股票价格频繁大幅波动、严重脱离正常区间,难免影响上市药企的正常经营,严重者会被问询甚至收到监管函。


延伸<<<


北上资金四大偏好


在中国股市中,“北”指的是沪深两市,“南”指的是香港股市。北上资金是指进入A股市场中的香港资金以及国际资本,南下资金则是进入港股操作的中国内地的资金。这两种资金名称是在我国开通沪港通以及深港通互通互联之后形成的。

北向资金的动向被一些投资者视为市场风向标。由于来自香港地区以及国外成熟市场,北上资金有着与境内资金不同的投资特点:

其一,北上资金更热衷于购买A股中的龙头股、白马股、稀缺性个股,如A股中的白酒股、中药股、龙头家电股等。这些股的共性是绩优、业绩稳定、回报率高,其中白酒股、中药股是A股特色,具有标的稀缺性与业绩确定性。

其二,北上资金对国内政策的敏锐性高,投资行为具前瞻性。这也是北上资金被称为“聪明资金”的主要原因。

其三,北上资金具有外资属性,其投资行为不可避免受到外围影响。国际上发生重大不确定事件或外围市场大跌时,北上资金会净流出;反之亦然。

其四,北上资金更注重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以及战略性投资。这是其最大特点,也是决策部门对沪深股通大扩容的一个重要原因。


QQ图片20230410123009.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