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构建富有韧性的医卫供给体系

发布时间:2023-04-03 10:57:24作者:蔡江南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业内热议和关注。《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近三年医卫工作的总结,同时还提出了2035年要达到的关键目标——建设一个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韧性”的提法十分新颖,笔者认为,建设一个同时在常态化医疗卫生服务时期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都能应对的体系,就是富有韧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QQ图片20230403105643.jpg


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纵观全文,《意见》的一大亮点是强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重视医防有机融合。即公共卫生要和医疗服务密切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

同时,《意见》还特别强调加大基层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包括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的复合型人才等。

谈到基层建设,实际上就是要促进分级诊疗。具体来讲,要健全家庭医生制度,加强防治结合。比如,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若大批感染者涌向三甲医院,势必会造成医院的瘫痪及医疗资源的挤兑。为此,相关部门均提出要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

此前,上海等许多城市建立基层发热门诊,就是旨在将其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第一道“护城河”,避免造成有限的三甲医院资源拥堵,导致重症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从新冠疫情防控当中,相关部门也再次认识到了基层医疗、社区医疗、农村基层医疗的重要性。可以说,《意见》是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回应,更是一次总结。


推进医疗服务均质化


强调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体验、推进服务均质化是《意见》的另一大亮点,对于中国医疗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十分有针对性。

不得不说,当前大家对“质量”的内涵认知是相对模糊的。提到质量,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追求外在的优质硬件设施,而忽略了内在的软性层面。《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人文关怀。在追求高质量的公立医院发展的过程中,与硬件建设相比,当前医疗服务体系更为欠缺的是服务意识,这也是中国医疗服务的短板和不足之处。

医疗服务购买支付定价偏低,是造成当前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医疗服务应体现价值,如果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医护人员的时间和劳动得不到补偿,也就无法在人文关、医患沟通等软性服务方面体现劳动价值,导致医护人员只能专注于提供诸如换药、检查、手术等硬性服务上。

合理支付医护人员提供软性服务的时间和劳动成本,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途径。因此,医疗服务的价格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意见》针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应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笔者对此鼓与呼,尤其是医院的参与非常重要,需要政府、医疗服务供给方等多方共同参与,协同推动。


医疗改革仍需深化


总体来看,《意见》更多提及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如医疗服务高质量的目标是高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全周期健康服务需要。但在实现目标的手段、途径和方式上,《意见》并没有过多篇幅展开。此外,《意见》没有明确提到社会多元化办医。

事实上,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公立医疗和社会办医即非公医疗两部分,如何协调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有很多文章可做。

从2009年的新医改到现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改革相对来说是滞后的,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如何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如何协同整合各类资源做到多元化办医,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经过多年的公立医疗改革,民营医院的数量大增,但公立医疗在医疗服务市场上仍然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可见公立医疗体制仍需改革,包括医务人员薪酬等问题。

《意见》提出了美好的目标,如何能够真正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与医疗服务体系的“深水区”改革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希望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真正触及改革的深层和难度问题,让《意见》提出的目标落地化为现实。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