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4:56:20作者:雷光宇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年来,随着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抗组胺药物市场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根据化学结构,抗组胺药物分为烷基胺类、乙醇胺类、乙二胺类、吩噻嗪类、哌嗪类和哌啶类,其中,哌啶类和哌嗪类是临床主流品种。
中选品种快速增长
目前,抗组胺药物的多个主流重点品种——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等7个品种已被纳入国采前7批。从抗组胺药物医院市场2022年的销售金额看,进入国采前7批的品种份额已占整体的72%。从销售数量看,中选厂家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2020-2022年前三季度,进入国采品种的数量增长率对比显示: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增长最快,中选厂家的数量份额占比已达70%以上;位居第三的第5批国采品种贝他斯汀,参与竞逐的两个厂家(国产+进口)均中选,另有一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尚未进入市场;地氯雷他定则是唯一一个中选厂家份额(41%)小于非中选厂家的品种。
在抗组胺药物集采中,获得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有扬子江、海南普利、万特制药、湖南九典等企业。其中,扬子江的中选品种氯雷他定在市场上快速成长为领头羊,且其独家品种枸地氯雷他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参加浙江省第二批集采后价格有所下降,但数量仍然保持增长)。需注意的是,2022年8月16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一则《关于暂停两款枸地氯雷他定药品挂网的信息公示的通知》,或对该品种的未来市场走势带来一定影响。
原料进口需求旺盛
抗组胺药物在经历集采后,多个热点品种数量规模迅速增长,也带来对原料药需求的大幅度提升。目前,印度企业在部分抗组胺类原料药方面更具优势。例如氯雷他定和地氯雷他定的原料药,我国从印度进口较多。根据健康网统计,2022年前10个月,印度出口到我国的氯雷他定原料药数量规模增长了120%,而地氯雷他定增长了120%以上,因此对于原料依赖进口带来供应和成本上的不确定性,亟需予以高度关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