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金融新政加持Biotech复苏回调

发布时间:2023-03-15 14:05:07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全球知名的科技金融机构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倒闭事件愈演愈烈,触发包括国内Biotech等行业一阵骚动。多家上市Biotech第一时间发布公告,表示受本次事件影响有限或无业务往来,以稳定投资者信心。中信建投研报称,硅谷银行因“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被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并开始安排后续存款偿付计划,总体来看对国内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影响有限。近期的波动更多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该投行继续长期看好国内创新药械及产业链的优质公司。

在经历资本降温后,今年生物医药复苏之势初显。硅谷银行事件余波未平,如何恢复医药创投圈的信心将是关键之举。

互联互通机制引流

近日,国内金融监管体系再迎重磅改革。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其中,金融监管领域的调整在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占据较大篇幅,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等举措。分析指出,这将有利于从全局角度管控金融风险,进一步落实、强化监管职能,让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资本加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或迎来新一轮窗口期。2022年底,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持续推动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3月13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名单调整生效。部分尚未盈利的香港上市生物医药企业纳入“首批新增调入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名单”,包括云顶新耀、亚盛医药、基石药业。通过进一步打开面向中国内地机构投资人的渠道,企业资金活水有望持续流入,并对流通量、流动性产生正面作用,有望实现在二级市场的量价齐升。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拥有来自深港通和沪港通的“活水”,标的短期流动性可实现大幅提升,但随着时间推移,提升幅度会趋于平稳。这意味着企业若想稳定提升资金的配置占比,需要自身产品管线实力、业绩成长性和市场前景经得起考验。

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看来,“2021年下半年起,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减少,大量仍在研发阶段的科技研发企业面临融资困难。须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引导,让投资者敢于投资、创新者敢于创新。”

华夏基金股权子公司(筹备)拟任总经理陈斌认为,“资本市场通过震荡、调整,可选择正确的方向。这波回调是大周期的回落,正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创新药泡沫出清还未完全结束,而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政策具有前瞻性,行业再上一个台阶还需时间积累。”

加强金融投资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18A资本市场的价值正在回归。1月底统计数据显示,港股18A板块每日交易总量回升至约30亿港元,上升近5倍,多家18A企业股价回弹攀升。18A上市企业中已有7家企业成功“摘B”,分别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康希诺、再鼎医药和诺辉健康。

在审评审批、医保政策鼓励下,近两年创新药企迎来商业化大年。从2022年成绩单中可以看出,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再鼎医药及和黄医药等头部Biotech核心产品开始放量。

百济神州年报指出,2022年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翻番。

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胶囊全球销售额为38.29亿元,其中,在美销售额为26.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倍;国内销售额为10.15亿元,也实现高幅增长。PD-1产品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全年销售额为28.59亿元,实现放量,同比增长约66%。

再鼎医药2022年营业总收入2.2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其中,则乐销售收入1.452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再鼎医药预计今年将实现商业化盈利。

“过去提出做Biopharma、全产业链想法的企业比较多。在资本遇冷下,大家更加冷静,新的商业交易模式增多。不同公司间通过合理的分成开展BD合作,未来这种合作会更多。”陈斌表示,如果大家都是“什么都想做”就反映已经出现泡沫,也意味着大部分企业会落空。创新面临无数挑战,最现实的商业模式是形成分工,CRO与Biotech、Biopharma与Biotech、中国和全球之间,采取柔性、灵活的交易模式,效率可能是最高的,可让创新更快落地。

丁列明则建议加强金融投资支持创新药发展。例如:支持优质生物医药企业IPO、再融资的募集资金投入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审核要求进一步优化,使生物医药企业可利用二级市场真正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支持龙头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股购买资产等方式进行有效并购,适度提升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的集中度,提升龙头生物医药企业的营收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鼓励政府产业基金在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中发挥关键作用,促进国有及民营资本投资生物医药。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