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港澳药械通”书写惠民新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4:04:19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用药安全的话题受到很多代表委员的关注。目前“港澳药械通”落地已近两年,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受益患者也越来越多。不久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官网公布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至此,广东已有19家医疗机构可执行“港澳药械通”政策。

《医药经济报》记者留意到,“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已从中外合作、合资医疗机构扩展到内地高水平公立医院,将惠及更多患者。在“港澳药械通”政策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将出现怎样的改变?随着大湾区医药产业的互利互通与深度融合,会为大湾区医药产业创新带来怎样的助力?

不仅是扩大阵容

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在前期进行5家“港澳药械通”定点机构试点的基础上,今年2月底,广东省公布了第二批14家“港澳药械通”定点医疗机构,中山一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多家高水平公立三级甲等医院成为定点机构。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指出,对比“港澳药械通”第一批指定医疗机构,第二批被纳入的医疗机构呈现两大变化:一是进入“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的数量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港澳药械通”政策经过试点的探索期,已逐步迈入高速发展期。二是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纳入广东省内多家高水平公立三级甲等医院,被纳入医疗机构的性质从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向主流公立医院扩展,且在医院体量和质量上都较前一批更上一层楼。

“随着‘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加速落地,广东顶级的公立医院也可引入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内地使用,帮助患者不出广东省便可以享受到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庄一强如是说。

流量与专业并举

在业界看来,无论是第一批5家医疗机构,还是第二批14家医疗机构,均为当地民营医院的头部力量或公立医院的第一梯队,其共同特征在于“自带流量”。

另外,由于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使用的是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为保障用药用械安全,指定医疗机构的专科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亦较高,从而使得大湾区内地港澳同胞和内地居民在医疗用药用械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那么,“港澳药械通”实施以来,进展如何?从医院角度看,临床需求将作为药械使用的第一考量。

刚刚列为药械通试点的某大型三甲医院药学部负责人在采访中坦言,该院目前暂未收到患者相关的临床需求。如果有罕见病用药等相关需求,医院将畅通相关创新药械引进渠道。“由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对药品费用增长有考核要求,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会对医院药品费用控制有所顾及。”

“蓄水池”打开阀门

据悉,截至2023年2月12日,广东省药监局已批准内地临床急需进口药品23个(共46个批次),医疗器械13个(共15个批次),共惠及1789人次。而依托“港澳药械通”政策,赛诺菲旗下新一代靶向 CD38单抗Sarclisa(Isatuximab)近日获批先行引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赛诺菲特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谢丽娟表示:“得益于‘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实施,使多发性骨髓瘤创新药Isatuximab迈出了走向中国患者的第一步,让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其他区域的患者多一个新选择。未来,亦将不断探索创新模式来实现创新药物的早期准入,加速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庄一强将内地创新药械市场比作蓄水池,在他看来,关着阀门,外面的水将永远无法流入,不管水深水浅都风平浪静。如今,“港澳药械通”为内地创新药械市场打开了一个通道,让外面的水得以灌进来,从而形成良性竞争态势。

在“港澳药械通”政策指引下,创新药械在大湾区的引进速度大大提升,有助于探索将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进口药品注册上市许可,加快推动国际新药在我国的上市进程。但同时也对我国创新药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激励我国创新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