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手术机器人龙头现金流陷窘境

发布时间:2023-03-08 16:53:40作者:杨泽康来源:医药经济报

3月2日,国产手术机器人龙头微创机器人股价大跌,盘中一度跌近10%。造成大跌的直接原因大概率是公司业绩预告:截至2022年底,由于保持较强的研发、临床、商业化投入,利润净亏损额预计在11亿~11.5亿元。

虽然年报尚未具体公布,但市场可以通过2022年中报推断该公司现金储备已经“告急”。据2022年中报数据估算,2022年底微创机器人的现金储备大约在7.27亿~7.77亿元。由于收入较少,亏的都是净现金。

按照目前的投入强度,微创机器人的现金储备可能不足以维持未来一年的运营支出。


裁员节流收效最快


2023年初,业内断断续续传出微创机器人裁员幅度在30%~50%的传闻。而裁员并不是微创机器人一家的问题,整个手术机器人赛道都被这个阴霾笼罩。

今年2月,曾被誉为“达芬奇终结者”的加拿大泰坦医疗为削减成本,决定解雇66名员工中的48名,约占员工总数的72%。如有需要,可能进一步裁员。

在兵家必争之地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除美国直觉外科以外,目前还有威高、微创、康多、精锋四家国产厂商获得国内注册证。

手术机器人这种大型医疗设备的商业化,涉及招投标、配置证、临床和学术价值市场教育等多因素。因此中短期内,无法指望微创机器人快速商业化“爆量”来收窄亏损额。

回溯2021年报和2022年中报,微创机器人研发费用均占净亏损的65%以上,而研发费用中的人员成本普遍占总研发费用的50%以上。要想提升现有现金储备的支撑周期,收效最快的便是控制人员成本。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限制了手术机器人的购买数量。手术机器人这类医用设备的单价普遍在1000万元以上,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型三甲医院才能配备。

目前美国直觉外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仍然占据国内市场的绝对份额。在三级医院突破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不少国产机器人都想在三级医院之外的医院寻求机会。

不过,首次有配置证的医院,虽有购买手术机器人的需求,但更愿意购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大部分医院看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仍然代表领域的学术制高点,可帮助其提升咖位和知名度,对吸引患者也有一定的引流作用。

从技术角度考虑,国产机器人面对最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无性能优势。刚刚获证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目前并未大规模临床使用,“求稳”心态使得医院仍然倾向于购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因此,国产手术机器人无论是临床投入、技术迭代还是市场教育,都任重而道远。


快速再融资以救急


商业化、临床、研发都需要用钱,“裁员”只是权宜之计。

“H+A”回科创板无法短期内救急。统计历来“H+A”的案例,港股上市公司从交材料到拿到批准上市通知,平均周期为240天。

因此,最符合实际的办法是以港股配售的方式快速再融资。

2021年底,微创机器人上市之初,按约411亿港元的发行市值,公司获得了Aspex、高瓴、礼来、雪湖资本、Yorkool、奇点资产、Artisan共7家机构9500万美元的基石投资。

目前约260亿港元的市值水平,不仅跌破了基石投资者的成本价,同时也跌破了2020年B轮投资者的成本线(如国新投资、惠每资本、高瓴等)。

而“再融资”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微创机器人管理层是否愿意以这样的价格去稀释公司股权?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