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生脱编敲开公医深改围墙

发布时间:2023-02-27 10:40:40作者:李必成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公开择优确定,每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5亿元,其中10%的资金专门作为绩效奖补资金。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据了解,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二是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三是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早前,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实行全员聘用管理。并明确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计划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与此同时,多地印发通知,以紧密型医共体为基础的深化基层医疗改革中,探索基层医生分类核定人员编制,探索编制统筹使用制度。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原则,增强编制管理灵活性。 

不同改革思路,背后是对公立医院改革内生动力从何而来的探索实践。

质量效益同频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在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同时,还保留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身份。公立医院集中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且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在一轮又一轮的公立医院扩张浪潮中,相关部门对医疗机构有非常强的过度投资冲动,导致公立医疗系统本身的扩张速度远大于实际合理医疗需要的增长速度。

同时,部分医院在规模扩张后并未引入精益经营的概念,粗放式的经营延续着“重规模轻内涵”的以单纯业务增长支持举债扩张的模式,无法形成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型。

因此,破除现有医院的营收模式,重提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真正的医药分开,公立医院的利益补偿应当从医疗保障和政府补贴中得以实现,便成为改革的应有之义。

激发工作主动

编制带来的合同制与事业编员工双轨制差别待遇,是极为敏感的话题,但编制保证了医疗市场化背景中高水平医疗人才稳定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基础。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中,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抗疫动员中,迸发出极强的战斗意志、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成为抗疫防控的绝对主力,做出了毋庸置疑的贡献。

有关部门也认识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公立医疗系统在维持组织度和可动员潜力上的重要性。尤其是乡村和西部不发达地区可能成为医疗服务洼地的现实中,用编制留住基层医务人员,用相对市场化水平更低的成本保障公立医疗系统的公益性,就成了一个务实的选择。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到,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盘活用好存量编制。乡镇卫生院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

不过,医疗费用支出逐年快速增长、人口长期老龄化等多重压力下,公立医院改革的内生动力从何而来,如何从创收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是摆在每一个改革者面前的问题。

值得尝试路径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值得尝试、具备潜力的路径。在三明医改中,医务人员全员年薪制,让医院盈利机制脱离传统模式。背后的底气来自通过挤压药品流通领域水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堵住浪费,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为理顺医务人员待遇和医院经营模式升级腾出空间。

另一方面,正在推行的医保数字化平台和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具备了从根本上重塑医疗行业底层叙事逻辑的能力。以医保支付价格为核心的需求端改革策略,更加强调医疗机构的自主性和效率挖掘,用经济杠杆倒逼医疗机构转型和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运行成本,通过成本核算,为医疗机构改革增加动能。

笔者认为,任何配套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流动性,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解放医务人员和公立机构的生产力和创造力。需要更多能够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化解历史债务风险、开发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基础设施投资等实际举措的落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