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早期即行动,对外授权有内卷苗头?

发布时间:2023-02-20 11:08:38作者:杨泽康来源:医药经济报

如何看待早期管线License-out的影响,成为市场对创新药企业价值分析的重要议题。行业内的共识是:越后期的管线,交易价值越大,但风险与机会并存。那么,创新药企将早期潜力项目License-out的动机是什么?


资金重考量


以加科思为例。截至2022年6月底,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约14.67亿元人民币(够用2年左右)。目前公司已有5个管线进入临床,随着更多“全球新”管线进入临床阶段,资金压力越发沉重。公司的研发重心必须有所抉择,所以才将BET、AuroraA、Multiple KRAS、iADC、P53等早期管线对外谈授权许可。


背书主诉求


来自背书诉求的这种动机,在一级项目或研发平台型新药企业尤为强烈。以和铂医药为例,由于其全人源抗体小鼠平台缺乏后期成药性较大的管线数据作为支撑,从而需要不断地Licnese-out,让MNC背书。公司将CLDN18.2/CD3双抗授予阿斯利康、与莫德纳等公司的技术合作证明了这一点,而一级市场的项目也可以从MNC背书的角度抬升项目估值。

恒瑞医药预计也有类似考量。近年来,恒瑞医药在海外动作频频,包括设立子公司、加大海外临床投入,急需一个或者多个交易让市场认可其国际化成果。


权益最大化


此外,还有聚焦于管线的长远发展和发挥最大价值的考量。

以海思科为例。海思科将早期TYK2管线授权给Foresite Capital孵化项目公司。尽管公司在这个靶点上的进度在第一梯队,但考虑到公司在海外的临床能力、对比海外潜在合作方效率和资金投入,在临床Ⅰ期阶段授出项目能够对公司产生最大价值。

另一方面,海思科持续推进美国环泊酚Ⅲ期临床。公司之所以不提早对外授权这个项目,一方面是担心合作方将该项目优先级放到自家管线中后段,另一方面是想让环泊酚海外权益最大化,赚取销售分成“大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