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生物医药科创板逆势反弹

发布时间:2023-02-16 10:51:37作者:特约撰稿 庞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承担着科技创新重大使命的科创板无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企业占据最大比例,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截至2023年1月31日,46家披露业绩预告的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中,24家预计实现盈利,占比52.17%。其中,上海谊众、微电生物实现扭亏。

QQ图片20230216105131.jpg

核心产品力撑主流

对上市公司而言,业绩增长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新产品投入市场并开始持续创造效益;二是主营业务规模扩大,包括市场推广见效、政策倾斜支持(如纳入医保)、核心产品增加新适应症等;三是主要产品价格显著提高或成本大幅降低,导致收入及毛利率增加等。

2022年度,核心产品放量推动业绩高增长成为科创板生物医药股的主流。在24家预告2022年实现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有艾力斯、亚辉龙、安旭生物等14家科创公司披露业绩预增,南模生物、欧林生物、仁度生物等8家公司披露业绩预减;另有上海谊众、微电生物实现扭亏。

业绩预增企业中,预计净利润额最多的前五强是安旭生物、硕世生物、华大智造、奥泰生物、亚辉龙,其预告净利润下限均超过10亿元。其中,专注于POCT(即时检测)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安旭生物遥遥领先,预告净利润上限33.78亿元,下限28.95亿元,预告上限同比增长357.4%,下限同比增长292.06%。公告称,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为,公司优质的新冠检测产品质量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同时非新冠检测产品也保持平稳增长。

预增企业中,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是艾力斯,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1.51亿元,同比增长589.45%~725.82%。根据公告,主要原因是公司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商业化推广稳步推进。其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1年底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全年销售放量;其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2年6月获批进一步带动产品销量,两相作用引发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在最新一轮医保谈判中,艾力斯的伏美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通过协议期内新增适应症谈判续约的方式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预计未来销售额将保持快速增长。

上海谊众因扭亏而业绩同比增长高达4102.95%~3852.77%,不仅是科创类药企业绩增速头名,也是科创板501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冠军,公司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5亿~1.6亿元。主要原因同样是依靠核心产品,其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上市放量带来业绩暴增。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两项指标均为正,上海谊众、艾力斯两家此前未盈利上市药企有望取消股市交易名称中的特别标识U,正式“摘帽”。

授权许可业绩波动

近年来,上市公司业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两极分化,科创板也不例外:艾力斯、上海谊众等部分优质公司业绩暴增,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下滑。

业绩大起大落者,除了新冠疫苗和诊断试剂相关企业之外,还有一些与企业授权许可交易有关。比如百奥泰、荣昌生物业绩首亏,呈现出明显的“科创特征”:依靠项目对外授权许可,在此前实现盈利后再度亏损,即此前的收入不具备持续性。

源自授权许可的收入增加,是百奥泰2021年度业绩上涨的重要因素。2021年,百奥泰先后有2起授权许可交易:一是与渤健(Biogen)就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806签署授权许可与商业化协议,将该产品在中国以外的权益许可给Biogen,并获得总额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外加两位数百分比的净销售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二是就贝伐珠单抗项目与百济神州的商业化合作在2021年达到里程碑条件。2021年百奥泰累计确认授权许可收入4.99亿元。百奥泰藉此首次扭亏为盈,2021年度实现营收8.37亿元、归母净利润8193.65万元。2022年度因授权许可收入减少,百奥泰预计出现亏损3.8亿元到5.4亿元。

荣昌生物上市后首份年报亏损与之类似。2021年,荣昌生物将旗下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部分海外权益授予西雅图基因,收到2亿美元首付款并确认收入,2022年没有此部分收入且随着公司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约9.71亿元。

近年来,授权许可模式在生物医药业得到较多应用,科创类药企获益最大,在大幅提升创新药企业绩的同时,需密切关注此部分收入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IPO首选募资龙头

近两年各资本市场行情普遍低迷,大盘股指持续低位盘整,新股IPO也随之大受影响。而科创板受政策与投资者呵护,尤其是第五套上市标准称得上为未盈利的研发型企业“量身定制”,新股发行保持了一定的热度,可谓一枝独秀。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科创板IPO申请共159单,仅次于创业板的227单,全年124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IPO募资净额约2400亿元,占全年A股募资净额的40%左右,科创板毫无疑问是A股“募资之王”。按行业划分,2022年有23家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比18.55%,其中化学制药 8家、医疗器械7家。逆势上市,难能可贵。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人们的医疗健康需求持续快速释放,生物医药类企业将再次得到资本的关注,2023年生物医药类IPO有望焕发新活力,从数量、质量、募资额、上市后表现等方面均有所提升,科创板将当仁不让地成为生物医药类公司IPO的首选地。

一方面,近年来,创新药、创新中药、高端医械、检测设备的获批数量和效率都得到提升,给行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药企苦练内功积极转型升级,质地有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科创板2019年7月22日开板以来成功运作,给未上市药企以强大吸引力并形成虹吸效应,对科创类药企快速发展是极大的促进,尤其是激励真正创新、打通融资渠道、畅通PE/VC退出机制等将渐入佳境。

对亟需重归增长通道的生物医药业来说:资本兴,市场兴,药企更能持续快速发展,整个行业方能长盛不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