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材基地提质转型紧锣密鼓

发布时间:2023-02-06 14:10:25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1月31日,湖北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服务“先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在支持中药传承创新方面,允许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该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目录中的品种,允许中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产地增加异地车间。新政甫出,业内直呼利好,具体落地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增设异地车间开闸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是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质量提升的新方向,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有效成分损失和便于仓储运输等优势。各地正在大力推进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作。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和中药材趁鲜切制品种目录。

除湖北外,此前,黑龙江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中药生产企业在产地增加生产地址。云南曾提出,具备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生产条件和质量管理能力的药品生产企业,可通过设立趁鲜切制生产线或异地车间的方式,试点开展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异地车间可以共享本企业检验设备和质量管理资源。

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贾海彬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我理解的湖北新政中所指的中药生产企业是有针对性的,即指中药饮片企业或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现在各省基本都出台了本省允许产地初加工的中药饮片名单,这样一来,实际上给产地设加工车间和生产线开了口子。利好在于:一是节约了成本,二是保证了质量,三是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同时,对产地供应商来说也是一个机遇,资金和订单都往原产地靠拢,会带动原产地生产和质量规范提升。”

在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战彪看来,“增加异地车间整体来说是利好,但是具体效果受两方面成本影响:一是按照相关落地政策和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应如何提升管理、技术、质量;二是看各企业在新增车间所带来的各项成本增长是否管控得当。”


源头创新遍地开花


目前,各大中药材基地正在加快创新模式探索,深入推进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积极招引药企投资建设产地加工项目。

据了解,甘肃省渭源县在产地加工试点工作开展中,遴选佛慈红日、衡顺堂药业等5家龙头企业参与试点,按照“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地加工车间+农户+基地”六位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协作模式,建设10个标准化产地加工车间,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地加工企业(车间)。亳州(康美)中药城则打造“互联网+趁鲜切制”销售模式,搭建“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鲜切企业+饮片企业”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结算、统一检测、统一仓储、统一品牌的“六统一”的一站式、一体化商业新模式。

随着产地趁鲜加工政策逐步放开,将诞生一批基于道地药材产地的单品种、区域优势品种饮片企业。

某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中药饮片都需要自行采购原药材进行加工,现在不仅可以自己趁鲜切制产地中药材,还可以直接采购别的企业趁鲜切制的中药材用于中药饮片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流通环节、加工环节,促进了资源整合。”

各大龙头中药企业也在积极布局。2022上半年,华润三九已在全国七大片区的道地产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已陆续建立了超过30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红日药业建有中药材种植基地160余个,遍布甘肃、湖北、安徽、河北、广西、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珍宝岛则先后在安徽、湖南、湖北、山东、山西完成6个产区初加工、趁鲜加工基地和2个种植基地合作建设。

“这种鼓励性措施,有能力的企业肯定会积极参与。不过,针对需求量比较大的企业,可能价值更大,大多数企业会采用和产地合作、联建、参股,或形成战略联盟等方式。”贾海彬认为,更重要的是很多中药材不用运回厂里再加工了,不必在厂里建生产线,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大宗品种委托不同产地初加工后,回厂做一个分包装和外包装就可以了,然后就能实现在一个市进行各省市的分销。新政有利于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现代中药产业,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相信越来越多地方会落地这项政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