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管线“创”之队走强

发布时间:2023-01-17 20:56:41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1月16日,恒瑞医药涨停,股价创本轮反弹新高,市值达2756亿元。连日来,创新药概念股持续走强。同一日,除恒瑞外,博腾股份涨幅超过10%,凯莱英涨停,美迪西、昭衍新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药石科技等涨幅超过5%。

2023年伊始,A股和港股的生物医药及创新药股出现反弹,临床价值高的药品以及新型技术企业受到关注。


QQ图片20230117205610.jpg


BigPharma迎业绩拐点

在业界看来,随着集采政策影响边际削弱以及创新药进入兑现期,国内BigPharma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作为向创新转型的代表企业,恒瑞医药的后续表现备受期待。国金证券分析认为,预计新一轮医保谈判后,创新药产品将开启加速放量。数据显示,恒瑞医药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共计11款,包括3款一年内获批上市的自研创新药:CDK4/6抑制剂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SGLT2抑制剂脯氨酸恒格列净片、AR抑制剂瑞维鲁胺片;以及3款有新增适应症的创新药:PD-1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HER2口服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麻醉镇静药物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此外,还有3款新获批的独家仿制药产品和2款医保目录内的独家仿制药产品,将参与本轮医保谈判或续约。

除恒瑞外,一批传统企业正进一步加速创新转型。中生制药在日前首次参加的JPM大会上表示,“在2030年之前,将有40个在研新药上市。在积极推进自研管线进度的同时,计划在未来三年达成10~15个重磅的BD项目,每个候选产品都有15亿元、20亿元以上的销售峰值潜力。”

汉康资本合伙人苑全红指出,“CAR-T、siRNA、mRNA、PROTAC、ADC、基因治疗等新技术、新药物形式层出不穷,中国市场和本土药企在创新药领城开始扮演主要角色。随着资本市场估值回归理性,医保调整逐步成熟,创新药行业面临分化。”


行业“出清”提速

外部加息因素困扰、内部定价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出海”遭遇不顺等多方面原因下,过去一年半,创新药指数显著跑输恒生综指。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行业迎来多方面改观,政策面医保谈判规则进一步明确,鼓励和加速创新药进医保的态度更加明确,行业面内部“出清”加速进行,构建多层次健康生态。回顾双抗、ADC、GCT等领域发展历程,从概念提出到产品上市这几十年中,能够顺利突围的企业,除了在技术领域能力突出,还需要具备相匹配的临床开发能力、商业化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因此继续看好具有新型生物技术的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在高研发投入下,一批创新药企的在研产品和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日益丰富。据百济神州披露,“目前已有16款产品获批上市,2022年产品收入超过10亿美元。并已与多家公司达成约20项合作。在研产品管线丰富,处于临床阶段的有15款自主研发产品和多款合作研发产品,临床前项目数量超过60个。”君实生物表示,“目前已经打造了6种药物类型、5种治疗类型,50余款处于不同阶段的在研产品,主导的100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荣昌生物提到,“现有产品之外,已经建立了一条稳健发展的研发管线,目前约15款在研产品正在海内外开展超过30项临床试验,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眼科三大治疗领域。”

苑全红认为,“一方面,创新药市场估值趋于理性,优质资产仍受认可。医药板块过去一年显著回调;IPO和再融资收紧;License-out活跃,优质资产的大额交易成为Biotech重要的资金补充来源。另一方面,创新药医保调整常态化,临床价值高的药品受到青睐。创新药逐步实现上市当年进入医保,药品评审与医保评审无缝连接。虽然PD-1价格快速下探,但临床价值高、竞争有壁垒的药品受到青睐,医保后定价相对合理。实现商业化成功是兑现Biotech创新能力的关键。企业可选择自建销售团队,研发与销售并重;或者与国内外大药企合作,依托后者商业化团队,实现优势互补。Biotech在新药上市初期,院外销售是销量的重要支持,而第一时间进医保则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