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交易冷却期“含新量”抬升“吸金量”

发布时间:2023-01-11 14:14:30作者:特约撰稿 辛春来源:医药经济报

光阴似箭,2022年已经呼啸而过。

这是难忘的一年,在全球市场,既有俄乌战争打开潘多拉魔盒给全球粮食、能源、文化、政治等带来的全方位挑战,也有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对全球资金面带来的影响。

2022年,我国药企合作交易从数量上看遭受不小的冲击,全年交易数量同比下降32.39%。不过,2022年年底发生的两起价值分别为94.75亿美元、50亿美元的License-out大单释放强烈信号。

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医药产业投资的拐点是否显现?让我们对药企交易合作进行盘点并分析趋势。

格局调整 数量减含金量增

整体数量降愈三成

按照境内交易、跨境资产买入(License-in)以及跨境资产卖出(License-out)三大类别来盘点交易数量,从附图可以看到2022年医药交易逐月交易数量的变化趋势。

按美柏资本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共有192起交易发生,其中跨境资产买入78起、跨境资产卖出50起、境内交易64起。对比2021年全年共有284起交易,其中跨境资产买入136起、跨境资产卖出41起、国内交易107起。除了跨境资产卖出交易数量有所增加外,整体交易数量下降32.39%。

交易数量的下降在大多数投资人的预料之中,究其背后原因至少有三:

1.2021年以来二级市场医药板块行情持续走低,逐步传导到一级市场,通过交易来拉动市值与估值提升的效果正在持续衰减,医药企业交易热情受到抑制。

2.一二级市场转冷,企业的融资能力受限,现金流也变得不再充沛,导致交易能力下降。最典型的是港股18A公司普遍遭遇现金流压力,不少企业从资产购买方转为资产卖出方以获得现金流度过寒冬。

3.经历前几年的交易热潮,企业家们变得更为理性:购买还是自研?产品研发前景风险较高的交易是否该继续推进?自家的商业化能力能否支撑相应品种未来的销售?企业家不再仅仅为成药的可能性买单。

高质量交易增信心

尽管整体交易数量有所下降,但License-out的两大亮点还是给整个医药交易市场传递了信心——2022年重视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与2021年相比,2022年的交易质量更高、含金量也更高:

1.与整体交易数量下降相比,跨境资产卖出的交易数量从41起上升到50起。

2.去年年末的两笔超大金额交易含金量十足:康方生物以50亿美元授权Summit Therapeutics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开发和商业化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科伦博泰生物以94.75亿美元授权默沙东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商业化其7种不同在研临床前ADC候选药物项目。

康方生物与科伦博泰生物的两笔交易均打破了2021年百济神州创造的29亿美元授权诺华TIGIT抑制剂ociperlimab的交易金额,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境内BioTech企业的研发实力正在持续攀升,越来越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QQ图片20230111141524.jpg

分类趋势 交易重心正蜕变

境内交易:源头创新入视线

2022年全年共有64起境内交易,其中有26起交易披露了金额,汇总是137.21亿元。64起交易中,华润三九以29亿元收购昆药集团股权位列榜首;其次是翰森制药以16.8亿元获得华益健康抗新冠病毒候选新药的研究、开发、招商和商业化权利;再次也是翰森制药,以14.18亿元获得普米斯生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PM1080 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从交易特点来看,境内交易在肿瘤领域依然火热,64起交易中,有15起与肿瘤相关;其次是新冠相关的交易,与新冠治疗药物相关的交易有7起,与新冠疫苗相关的有2起;再次是眼科(4起)、心脑血管疾病(3起)、风湿免疫(3起)以及抗病毒感染(2起)领域。

此外,高校、医院和研究机构在新药研发上的参与也颇值得关注。2022年境内交易中有6起相关交易,涉及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中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和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在源头创新上,这些机构有着独特的优势,未来如何逐步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健全保障发明人在商业转化中的利益以及健全与所在机构的利益分成机制等,将有助于源头创新的持续深化。

License-in转冷:战略需求更聚焦

2022年,共有78起跨境资产买入(License-in)交易,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均与华东医药有关,分别是华东医药以9.3亿美元获得德国公司Heidelberg Pharma相关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以6.62亿美元获得美国公司Kiniksa两款自免产品的相关权利。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起交易,华东医药随后还通过股权收购获得了Heidelberg Pharma公司3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排名第三的类似于华东医药与Heidelberg Pharma的交易,信达生物与赛诺菲的价值6亿欧元的交易中既包含了信达License-in赛诺菲的产品,也包含了赛诺菲对信达生物的股权投资。

从这些交易的特点以及后续影响来看,License-in对市值的帮助正在变小。华东医药与Heidelberg Pharma的交易公布当日,华东医药股价不涨反跌。还值得留意的是以License-in模式为主的新通药物、盛诺基医药两家公司被科创板上市委员会认定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而分别暂缓审议和撤回。License-in模式的BioTech企业不再如此前那么受市场欢迎。

总体来看,始于2018年的License-in红利期已经结束,未来企业不应再以资本市场为主要目的进行License-in,而是更多聚焦于企业本身发展战略的需求,寻找差异化明确、优势明显的标的。

同时,类似于华东医药与Heidelberg Pharma、信达生物与赛诺菲的License-in结合股权投资合作的交易越来越受到欢迎。此前已经有复星医药与凯特生物成立合资公司复星凯特、药明康德与Juno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药明巨诺的成功先例,这种利益深度绑定和合作模式比单纯的License-in模式在未来将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License-out升温:中国创造赢认可

2022年全年,共有50起跨境资产卖出(License-out)相关交易。排名第一、第二的交易前文已经介绍,排名第三的交易是天演药业以25.18亿美元利用其独有的SAFEbody安全抗体技术帮助全球知名药企赛诺菲开发4款抗体候选药物。此外,排名第四和第五的交易金额均超过10亿美元。排名第四的交易是科伦博泰公司以13.63亿美元独家许可默沙东在中国以外地区研发、生产、销售与商业化靶向TROP2的ADC药物SKB-264。排名第五的交易是英矽智能公司以12亿美元授权赛诺菲公司使用其Pharam.AI平台以及科学家团队支持不超过6个靶点的开发。

总体来看,与更依赖于商业模式创新的License-in模式遇冷相比,更依赖核心研发实力的License-out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早期的荣昌生物与西雅图基因的26亿美元交易,还是后续百济神州与赛诺菲的29亿美元交易,亦或是2022年12月科伦博泰生物与默沙东94.75亿美元的交易以及康方生物与Summit Therrapeutics50亿美元的交易,如同电脑、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样,凸显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能力正在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License-out市场会一帆风顺。此前已有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先授权新基制药又转手诺华,后续又面临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美国FDA被拒后放弃申请;以及信达授权礼来的信迪利单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被美国FDA拒绝等案例。对于以授权给MNC公司为主的License-out模式,MNC往往对品种选择非常苛刻,大量产品会止步于临床Ⅱ、Ⅲ期,大多数企业仅能拿到“入门费”,而没有能力获得后续的里程碑付款。对于动辄以十年来计算的新药研发,中国企业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积累能力与经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